?
隱珠街道新華路社區工作人員為社區居民辦理《社會救助申請材料一次性告知書》。
文/圖 半島記者 王麗平 報道
半島都市報8月27日訊 近日,市民王飛來到隱珠街道公共服務中心咨詢,他原是東北吉林人,于2018年7月將戶口遷到現在的社區,因女兒一級肢體殘疾,想了解一下西海岸新區的救助政策。像這種親自到街道申請救助的情況,到9月底前將成為歷史。8月27日,記者在西海岸新區召開的社會救助領域“一次辦好”改革工作現場會上獲悉,全市將9月底前實現社會救助事項100%網上申報作為下一步工作重點。
為加快推進社會救助領域“一次辦好”改革,實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切實打通“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最后一公里”,讓困難群眾辦事少跑腿、好辦事。8月27日,全市在西海岸新區召開了社會救助領域“一次辦好”改革工作現場會,并部署安排了下一步全市社會救助領域“一次辦好”六個大工作方向。
一是全面推行一次性告知。各基層經辦窗口對申請人需提交的救助申請材料、申辦程序等實行一次性告知。
二是全面加強救助政策公開。各區(市)、鎮(街)要對救助政策實行線上線下全方位公開,各救助受理窗口要通過大屏幕、明白紙等方式或在鎮(街)、村(居)等醒目位置通過公開欄張貼等方式進行政策宣傳,讓社會各界隨時了解和掌握救助政策,便于困難群眾申請救助。
三是全面推行減證便民。按照“五個凡是”的原則全面推行社會救助領域減證便民改革措施,切實抓好減繁縟環節、減無謂證明,及時修訂、完善面向公眾的各項辦事指南。
四是全面推行代辦服務。按照便民利民的原則,建立代辦(幫辦)制度。對申請人因身體、年齡等特殊原因個人申請有困難的,實行代辦、幫辦。9月底前,各區市要全面建立村(居)社會救助代辦員(協理員)制度;推行社會救助購買服務機制,通過委托第三方上門服務等方式解決特殊困難群眾跑腿問題,實現申請辦理救助的困難群眾90%以上能夠一次跑腿完成申報;其他因特殊原因無法一次完成申報的,實行限期內代辦、幫辦等措施,確保特殊困難群眾不需二次跑腿,同樣“最多跑一次”完成申報。建立健全主動發現機制,充分發揮村(居)委會、駐村包村干部、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等熟悉民情的特點,對陷入生活困境的困難群眾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救助。
五是加快推進數據共享。以“互聯網+社會救助”為創新驅動,加快推進社會救助數據互聯互通,9月底前,社會救助事項100%開通網上申報。拓展社會救助共享數據源,提高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數據共享交換支撐能力,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六是全面實行“最多跑一次”。各區(市)、鎮(街)要進一步夯實“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受理窗口要安排辦事效率高、服務態度優、工作作風強的人員,為困難群眾提供熱情、高效、優質的服務。9月底前,實現困難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隱珠街道服務大廳審核材料的墨香路社區民政代辦員王鵬告訴記者,實行村(居)級代辦制度后,救助群眾來咨詢時,社區代辦員要將需提交的材料以《社會救助申請材料一次性告知書》的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請人,確保申請人了解申請業務所需的全部材料,及時按照要求備齊,交由村(居)級代辦員幫著辦理,不但群眾少跑腿,也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
■相關新聞
辦業務一次辦好
受益居民“沒想到” □半島記者 徐瑋苓 報道
半島都市報8月27日訊 近日,來自肥城的孔女士來到鎮江路街道,“居民說不清來辦什么,只是說懷孕了,婦幼讓來街道辦個本本。”衛計辦工作人員說,于是工作人員先細致問清孔女士情況,并查詢相關材料,最終確定了她是來辦理生育登記,最終孔女士只憑身份證辦好了生育登記。工作人員還給她一本《新市民指南》,告知孕期、生育后需要辦理的事項并發放明白紙,還直接為她開具了《市北區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證明》。“沒想到現在辦理業務這么簡單,一次就辦好了。”日前和孔女士有相同情況的居民李先生帶懷孕的妻子來鎮江路街道北仲社區辦理生育登記,原以為在妻子懷孕后,各項登記辦理會讓他“跑斷腿”,沒想到只跑了一次,不僅登記辦好了,還了解到后續相關政策。
據了解,鎮江路街道積極響應“一次辦好”改革,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提升工作效能,同時還制定了“一次辦好”改革便民的具體工作方案,確保實現零無誤“一次辦好”事項全覆蓋。街道還創新辦事模式,為不方便來街道辦事的群眾提供事務“代辦”等服務。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