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8月7日訊 盼望著,盼望著,秋天的腳步近了。今天21點30分將立秋,不過立秋并非氣象意義上的秋天,今年立秋還是在一年中最熱的中伏,想要涼快還得等到9月之后。雖然今天立秋,但是就山東大部分地區來說,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只是迎來了名義上的秋天,悶熱還將持續。中央氣象臺6日下午發布高溫中暑氣象預報,提醒山東大部將較易發生中暑。
立秋之后并不涼快,還在中伏仍然悶熱 雖然即將立秋,但進入8月后,濟南仍持續高溫。2日濟南市氣象局就發布了黃色預警信號,預計3日至9日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仍將在35℃以上,空氣濕度大,天氣悶熱,高溫中暑氣象等級高。6日13點龜山觀測站最高溫35.4℃,又是一個高溫天,一點兒也沒有秋天的涼爽勁兒,反而相對濕度在59%—94%,妥妥的桑拿天。
濟南市氣象臺在6日11時繼續發布黃色預警信號,雖然局部地區短時陰有雷陣雨,雷雨時陣風7—8級,但可不是“一場秋雨一場寒”,7日最高氣溫還將在35℃,最低氣溫也有27℃。
濟南市民常先生感覺今年的夏天格外熱,“印象中2002年很熱,恨不得在地板上睡覺,感覺今年都能趕上那時候了,太難熬了,立秋了應該能涼快了吧。”答案恐怕要令人失望,因為濟南的秋可是“秋老虎”性格,目前還處在中伏,高溫天還將持續。
為啥立秋還不涼?據說有句俗語是“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次立秋在夜里,是“熱死牛”的節奏。雖然科學上一直缺乏對“早立秋涼颼颼”的依據,但是記者從濟南市氣象局了解到,7日進入立秋節氣,并不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上的秋天。在氣象上,連續五日平均氣溫高于10℃低于22℃才是春季和秋季。根據常年氣候統計,我國能在立秋時節進入秋天的省會城市集中在西北和東北,分別是呼和浩特、哈爾濱、蘭州、銀川、長春,而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立秋仍離不開熱的主題。
而且立秋還時常在三伏天。根據歷法,今年的初伏、末伏是10天,而中伏則從7月25日至8月15日總共20天。今年立秋正處在中伏,是全年最熱的時間段。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孟祥新說,濟南真正入秋天氣變涼一般是在9月之后。
高溫中暑氣象預報 山東等7省市局地極易發生中暑 中央氣象臺6日下午六點鐘發布高溫中暑氣象預報:
預計,明天白天,河北東南部、山東大部、安徽南部、江蘇南部、上海、浙江、福建北部和東南部、廣東東北部、江西大部、湖南東部、湖北大部、重慶沿江及東北部、山西西南部、河南東部、海南東部、新疆西部及南疆盆地等地較易發生中暑。
其中,江西北部、福建北部、、湖北中部、新疆吐魯番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區易發生中暑,尤其是陜西關中地區、河南東北部、山東西北部局地、浙江中部、福建北部、江西南昌地區、重慶東北部沿江地區局地極易發生中暑。請采取積極有效的防暑降溫措施,避免在日光下暴曬,避免高溫時段或高溫環境中的戶外活動。
中央氣象臺高溫預警持續時間超三周 雖然今天立秋,但是就全國大部分地區來說,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只是迎來了名義上的秋天。
而在氣象學上,以連續5天的日平均氣溫降到22℃以下作為秋季開始,按這個標準,中國很少有在立秋節氣就進入秋季的地區,各地天氣依然很熱。
從7月中旬開始的全國大范圍高溫天氣目前依然在持續中,截至6日,中央氣象臺已經的高溫預警已經連續發布了超過三周。
6日白天,華北東南部、黃淮、江淮、江南中東部、華南東部以及陜西中南部、四川東部、重慶、湖北西北部等地出現35~36℃的高溫天氣,浙江中部達37~38℃。
6日下午6點,中央氣象臺的高溫黃色預警繼續發布,7日白天,陜西關中地區、浙江大部、福建北部、江西東北部及南疆盆地和沿天山一帶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37~39℃,新疆局地可達40℃以上。
在南方多地,未來一周可謂依然是“高溫周”,根據中國天氣網的報道,從城市預報看,杭州、上海、武漢、南京、長沙、南昌、合肥等地開啟連續高溫過程,這一周時間里,都有6-7個高溫日出現,華南的廣州、福州高溫也將增多。
今年整個北半球都被“蒸煮烤”這是咋回事兒?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艾婉秀解釋,入夏以來,北極地區氣溫異常偏高,極地冷空氣很弱,向南擴展的活動就弱。2018年4月拉尼娜事件結束后海溫上升很快,導致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明顯偏強,位置異常偏北,平均強度超過常年同期1倍以上。同時,副高南側不斷有臺風生成,推動副高向北移動,我國華北和東北剛好受副高的控制,出現高溫天氣。
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孟祥新說,今年的副熱帶高壓較常年偏北,此前還一度控制了東北和內蒙古一帶,目前已經南移,東北和內蒙古的氣溫下降了一些,不過南移的副熱帶高壓仍控制了華北南部和黃淮地區,這使得包括濟南在內的山東地區仍在副高的控制內。(綜合中國天氣網等報道)
轉自:大眾網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