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軍
天使般的小九月離開了,留給島城溫暖和感動。捐獻遺體,可以為醫學研究做貢獻;捐獻器官角膜,可以給他人帶來新生、重見光明的希望。遺體器官捐獻,是逝者在離開時為人間留下的大愛。而對于生者來說,同樣可以通過無償獻血、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方式,來為患者帶來新生的希望,而且這些方式并不危害捐獻者的生命健康。而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說,弘揚大愛精神,其實就是在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里,能盡職盡責,能心懷善意,樂于助人。這也是對小九月最好的紀念。
■無償獻血
考生高考剛結束就來獻血 1994年,青島開始組織開展無償獻血,1998年9月,青島在全國率先實現臨床用血100%來自無償獻血,2001年實現臨床用血100%來自公民自愿獻血,同年10月,青島又在全國第一個實現單采成分血100%來自公民無償獻血。
2017年,青島市共有11.3萬人次參加無償獻血,其中101700人次擼袖獻血,捐獻全血36.11噸,獻血量同比增長2.02%,11702人捐獻單采血小板16655個治療量,同比增長3.11%,全市采血量位居省內首位,創下島城開展無償獻血以來的最高值。在每兩年評選一次的“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名單中,青島已連續10次上榜。
從剛成年的學生,到50多歲的市民,無償獻血,在青島成為市民參與公益活動的一種“新時尚”。
今年6月9日上午,剛剛結束高考的孫祥孟來到愛心獻血屋,初篩檢測合格后,他成功獻血400毫升。2000年出生的孫祥孟,是平度市第九中學畢業的體育生,小伙子陽光帥氣,正能量十足。坐到采血椅上的第一句話就是:“終于圓了獻血夢。”他說,本想把獻血當做自己18歲的成人禮,但考慮到要參加高考,沒能參加獻血。所以,高考之后,一天都沒耽擱就跑來獻血。這次獻血是給自己最好的畢業禮物,也希望通過自己的一點愛心,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次獻血是愛心的開始,以后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更多次的愛心奉獻。
■骨髓捐獻
島城已有75人捐造血干細胞 造血干細胞移植,也就是以前人們常說的“骨髓移植”,是拯救眾多血液病患者的最有效的方法,甚至是唯一的方法。造血干細胞采集方式是從外周血中采集,不是傳統觀念中“采集骨髓”,是一種安全、科學的方法,無損志愿捐獻者的個人健康。然而,尋找到能完全相合的造血干細胞匹配者并不容易。
如果患者在直系親屬中找不到相合的造血干細胞,或者直系親屬不符合捐獻條件,這些患者就只能依靠中國造血干細胞資料庫的捐獻志愿者們。而在捐獻志愿者中找到相合的匹配者的幾率是萬分之一,而罕見的就要到幾萬甚至幾十萬的人群中尋找。無疑,茫茫人海中,越多的人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血液病患者就有越大的康復希望。
今年3月份,兩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在青島出發前往濟南,捐獻造血干細胞。3月10日早晨,捐獻志愿者小朱在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陪同下赴濟南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一名在上海住院的14歲患有血液疾病的少年。她是青島第74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也是今年首例捐獻者。
3月29日,23歲的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的實習護士張勇杰前往濟南,捐獻造血干細胞救助一名16歲的造血干細胞捐獻者。2016年5月4日,張勇杰將自己的采集血樣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資料庫,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并期待著配型成功。而這次能有機會救助他人,是他長久以來的一個心愿。
目前,青島市造血干細胞采樣入庫志愿者資料達3.4萬人。2004年2月,城陽區第二人民醫院護士謝振華成為青島市第一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此后的14年里,青島又有74人擼起袖子,捐獻造血干細胞。
[編輯: 張珍珍]
相關專題:
九月天使 大愛留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