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從產業結構、運輸結構、能源結構、用地機構調整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方案。根據《行動計劃》,山東的7個傳輸通道城市被列為重點區域。
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與《大氣十條》相比,《三年行動計劃》關注的重點區域發生了一定變化,重點區域范圍從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變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和汾渭平原。京津冀區域調整為京津冀大氣傳輸通道“2+26”城市,這就包括了山東7個傳輸通道城市,也就是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市,這也充分考慮了大氣區域傳輸的客觀規律,使治理范圍更加精準,針對性也更強。 此外,珠三角區域總體實現了穩定達標,所以這次重點區域去掉了珠三角,而汾渭平原大氣污染問題逐步凸顯,成為全國大氣污染最為嚴重的區域之一。
《行動計劃》更關注源頭治理,提出從四個方面進行結構調整,并明確量化指標和完成時限。產業結構上,推進產業綠色發展,優化產業布局,嚴控“兩高”行業產能,強化“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深化工業污染治理,大力培育綠色環保產業。能源結構上,構建清潔低碳高效能源體系,有效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重點區域繼續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開展燃煤鍋爐綜合整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運輸結構上,發展綠色交通體系,大幅提升鐵路貨運比例,加快車船結構升級,加快油品質量升級,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治。用地結構上,推進面源污染治理,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加強揚塵綜合治理,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和氨排放控制。
同時,繼續實施重大專項行動,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比如開展重點區域秋冬季攻堅行動。區域聯防聯控則得到強化,建立完善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加強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夯實應急減排措施。
在《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在重點區域繼續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到2020年,全國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下降到58%以下,這其中對山東的要求是煤炭消費總量比2015年下降10%。
而在交通運輸上,推動鐵路貨運重點項目建設。在環渤海地區、山東省、長三角地區,2018年底前,沿海主要港口和唐山港、黃驊港的煤炭集港改由鐵路或水路運輸。
2019年7月1日起,重點區域、珠三角地區、成渝地區提前實施國六排放標準。推廣使用達到國六排放標準的燃氣車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玉巖
[編輯: 張珍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