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6月29日消息 在島城無償獻血者中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不僅是獻血者,還是血液的輸送者,見證著患者因血液而挽救生命的每一份奇跡,他們就是終日與死神賽跑的醫務人員。
無償獻血的好醫生劉術臻
今年40歲的劉術臻是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輸血科副主任,因職業的關系他更加深知血液的重要性、無償獻血的重要性。從1997年至今,劉術臻堅持每年獻血,累計獻出全血5000毫升。與此同時,劉術臻和同事們還向患者及其家屬普及無償獻血知識。在他們的努力下,很多患者康復后自愿加入了無償獻血隊伍,有的家屬則意識到了獻血的重要性,毅然決定擼袖獻血。
每年選擇寒暑假獻血 1997年,全國各地還未普及無償獻血,還在青島大學醫學院讀大二的劉術臻,作為學生代表第一次參加了無償獻血,從此和血液結緣。劉術臻說,剛開始對獻血確實不太了解,但學習的醫學知識讓我覺得獻血不會影響身體健康,而且能幫助他人,當時就獻了200毫升全血。大學畢業后,劉術臻參加工作進入了醫院輸血科,越來越清楚血液對于臨床治療的重要性。劉術臻介紹,青大附院有四個院區,用血量占到青島市中心血站供血量的近三分之一,這讓我們更加明白血液短缺對臨床工作的影響。每年的寒暑假,隨著高校學生放假,街頭獻血人數較少,獻血進入淡季,可臨床用血量仍居高不下,這時全市衛生計生系統萬人流動血庫啟動,每一次劉術臻都會積極參加。“有時候獻血車來到醫院,正好趕上我下夜班,有時候過不了體檢關,我會在過兩天身體調整好了再補上。”劉術臻說。
感動常在 愛心傳遞常在 “如果第一次獻血我是懵懂的話,后來的一件事情對我觸動非常大,使我真正感覺到無償獻血是件意義非凡并且想堅持下去的事情。”劉術臻說,有一年去獻血屋獻血,當時血站庫存量比較緊張,恰好一位患者家屬準備獻血,但是體檢不合格,“我的血液正在采集中,他問我是不是為了親人來獻血,我說不是,就是走到街頭想到日子到了就獻了,這位家屬看到了我的獻血證,向我豎起大拇指,說要代表長期輸血的病人家屬感謝我這樣素味平生的,有愛心的人。”劉術臻告訴記者,作為醫院輸血科的一名工作人員,只有自己有獻血的體驗,才能夠向患者及其家屬普及無償獻血知識,呼吁他們加入獻血志愿隊伍。對于很多血液病患者來說,他們需要長期用血,家屬也深知血液的重要性。加上血站有用血報銷政策,很多患者及其家屬會參加無償獻血,他們會發現獻血不僅對身體沒有影響,還能夠減輕一部分經濟負擔。“隨著無償獻血知識的普及率提高,我感受到人們的意識在進步,越來越多的人有了親身經歷后,開始投身到無償獻血隊伍中來,每當這個時候作為醫生我們也非常高興。”劉術臻說,很多“熊貓血”產婦在分娩之前才知道自己是“熊貓血”,醫院會提前為她們備好血液應急或者進行自體供血準備,當有了親身經歷后,一些新手媽媽會選擇在出院后主動和血站取得聯系,自愿獻血加入“熊貓俠”大家庭。
治病救人 血液無可替代 血液,之所以無價,就在于人類還不能利用科學技術人工合成,這就決定了無償捐獻血液對臨床病患用血的重要意義。獻血,是一種高尚的行為,能夠挽救一些瀕臨死亡人的生命,這是其它任何禮物都無法比擬的,劉術臻更對此深有體會。打開劉術臻的獻血證,獻血條碼整齊緊密的排列開來,像一枚枚無言的軍功章。正所謂,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劉術臻說:“獻了那么多次血,都感覺是自己應該做的,但有時候也覺得自己無比光榮和驕傲,尤其是每次獻血后,收到血站信息,告訴我的血液合格和去向,就感覺是自己親自挽救了一個生命一樣。”劉術臻還帶動身邊非衛生行業的親朋好友們獻血,“這也是我們醫務人員的責任和義務。”劉術臻說,家人也很支持自己參與無償獻血,尤其是孩子。“在我和他媽媽的影響下,孩子對各種血液成分非常清楚,而且他也參觀過咱們血站,對獻血也比較了解,也希望他心中能有顆愛的種子。”劉術臻說。
通訊員 任霄惠 記者 孫貼靜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