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 通訊員 董古月
6月28日,中德生態園國際顧問委員會(智庫)第四次會議(以下簡稱顧委會)在中德創意中心——漢德D-ZONE舉行。本次會議以“新時代下中德生態園如何發展”和“中德生態園如何以培育新動能為目標開展對德產業合作”為主題,開展了廣泛深入、科學嚴謹的研討論證。中德雙方共計19位高級資深顧問及特邀嘉賓參加了會議。會上,中德未來城規劃正式發布,這被認為是中德生態園2.0版本的園區計劃3年內變成現實。會上還透露該園區將建造衛禮賢紀念館,紀念中德文化交流的先驅。
中德未來城打造中德生態園2.0版
會上,顧問們首先聽取了中德生態園自第三屆顧委會以來的發展及取得的成績。中德未來城規劃隨后正式發布,中德生態園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教授詳細介紹了中德未來城規劃編制的意義和創新特色。
從規劃設計方案來看,這將是一座實打實的未來之城,它從設計、建設、綠化、水資源利用等方面都具有前瞻性。據了解,中德未來城位于中德生態園團結路以南區域,項目總投資約270億元,規劃用地面積約6平方公里,重點開發區域約3平方公里。為全面落實做好中德未來城的規劃設計,此次規劃編制工作聘請吳志強院士牽頭,聯合清華大學、德國S4以及青規院等國內外18家高水平的規劃專業技術單位,進行了項目規劃編制協同創新,并在全國首次應用了城市規劃CIM技術系統,進行智能化的設計、建設和管理。今年一月,中德未來城規劃編制通過專家組評審,這標志著項目進入實施階段,中德生態園建設標準由1.0版本升級到2.0版本。
會上還透露,園區將全力以赴,讓中德未來城在2021年變成現實。
顧問們一致認為,“未來城”概念規劃理念有創新,在中國同類規劃中處于領先地位,具有示范意義。城市設計內容完整,對總體系統設計和魅力空間均有深入的要求。在建筑高度設計方面做到了高中低相結合。控制性詳細規劃達到了較好的深度。城市設計和控規也有較好的結合。總體上看,中德“未來城”概念規劃、城市設計和控規有關成果符合中德生態園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達到了較高水平,中德生態園今后的高標準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2030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獲國際認證 會上,世界著名認證機構德國TüV Nord公司氣候與可持續組全球業務負責人Rainer Winter先生還為中德生態園頒發2030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認證證書,其評估認為,中德生態園的指標體系符合《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符合國際生態園可持續發展實踐的最新要求;代表了國際生態園的一流水平。此次園區2030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認證發布也標志著中德生態園在創建國際一流園區和打造中德合作世界樣板方面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2012年,中德生態園借鑒德國萊茵模式,先行建立了可量化的40項生態指標,為中德生態園的各項建設劃下了“生態紅線”,該指標體系取得TüV NORD認證,相關工作經驗及指標納入商務部制定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際合作生態園工作參考指南》。隨著中德生態園的發展建設,2017年6月結合國家省市對國際合作園區戰略發展定位要求,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啟動了中德生態園2030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編制工作,圍繞生態底色,參考聯合國2030、聯合國人居三等標準,將園區生態指標體系進一步提升完善,構建了“經濟健康持續、生態特色鮮明、創新驅動發展、全球開放包容”為愿景的2030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形成了可監測、可統計、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指標2.0版本。
據悉,德國TüV NORD 是工業服務領域領先的認證、測試及評估機構, 在全球70個國家/區域設有辦事機構。在工業安全及可靠性,可再生能源認證, 氣候變化及可持續發展認證,軌道交通測試認證等方面處于同行業領先地位。其中風能測試及氣候變化領域認證全球第一, 也是聯合國指定的唯一一家覆蓋16個范圍資質的碳核查機構(CDM-DOE,編號E-022)。同時TüV NORD在物聯網科技,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領域表現卓越,參與多個國際標準的制定。TüV認證秉持德國嚴謹,務實的傳統,在歐盟及全球具有極高的認同度和品牌優勢。
《中德生態園城市可持續發展關鍵績效與低碳實踐研究報告》也同期在會上發布。報告指出,中德生態園在保證 GDP 快速增長的同時,將完全有條件在2020 年將碳排放總量控制在 25.3 萬噸左右,其中工業領域減排潛力為 12.9 萬噸,能源領域減排潛力為9.2 萬噸,建筑領域減排潛力為 13.6 萬噸,交通領域減排潛力為 1.6 萬噸。一期啟動區在2020 年與常規發展模式相比,將實現減排 37.3 萬噸,人均碳排放強度低于全國甚至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彰顯了中德兩國政府在城市領域成功合作的示范意義。
中德生態園將建衛禮賢紀念館 隨后,顧問們就園區一年來的發展展開討論,為園區如何開展對德合作出謀劃策。顧問們認為,中德生態園作為中德兩國政府間唯一示范合作園區,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在促進青島市與德國全方位、深層次交流與合作的同時,也為中德經貿合作關系的拓展與深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自2013年7月啟動建設以來,園區的區域規劃建設、基礎設施配套、投資合作洽談、簽約項目落地等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顧問委員會作為實現科學發展、民主決策的國際化、機制性創新之舉,是體現中德合作的重要國際智庫和高層次對話與交流平臺,對中德生態園順利實現既定的節能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本次會議聽取的與會專家意見和形成的廣泛共識將為中德生態園的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參考及借鑒,促進園區對德經濟文化合作與交流取得更大的實質性成果,推動園區在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中邁上新的更高的臺階。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專家們還透露,園區將建設衛禮賢紀念館,力爭年底前建設完成并向社會開放。據了解,衛禮賢曾在中國生活工作過20多年,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中學西播”的一位功臣,也是民國著名教育家、中歐教育文化交流先驅。他曾翻譯了《論語》《大學》等中國古典典籍,尤其是將《易經》介紹給了西方世界。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