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客戶端見習記者 王詩妍
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海底石頭,經過精心打磨與雕刻、包裝成硯臺,最貴可賣到幾萬元。近日,記者走訪田橫硯研究所了解到,田橫硯由產自田橫島的硯石打磨、雕刻而成,一塊硯臺從硯石開采到雕刻成型最多要花3年時間,因硯石產自海底,帶有海蠣子皮是田橫硯最大特色。
“海味”硯石,從開采到雕刻要一年時間 田橫硯制作技藝距今有兩百多年歷史,因石質細膩均勻、容易下墨、不會損耗毛筆而被硯臺制作者青睞,早在明清時期被當做禮品贈送至京城,制作田橫硯的硯石產自田橫島西南部海底,大部分時間被海水覆蓋,只有11月份冬季大退潮時才適合開采。
“每年只有一次開采時機,總共7—9天,到時候石工們從水中鑿石撬板開采,再浮漂懸石裝船搬運到岸。冬天開采后再暴曬,處理后能雕刻成硯石的,以后使用也不會破裂。”田橫硯制作技藝傳承人劉朝陽介紹,因為這種石料屬于不可再生資源,一旦耗盡田橫硯也將從硯文化中永久消失,所以目前已經被保護起來。
一塊石頭從海底挖出來,到變成可以打磨的粗胚,需要一年的時間:開采后經暴曬、敲打去掉石頭上的裂痕 ;之后切割、去皮打磨,露出黑色內里,然后雕刻成粗胚;最后設計、粗雕、細雕、打磨拋光、上蠟處理,一塊硯臺才算做成。
因材施“雕”,自然美學與海洋文化俱存 所有田橫硯臺都是手工打造,有平雕、鏤雕、立體雕刻3種形式。一般平雕硯臺需要花費4-5天時間,鏤雕與立體雕刻少則需要幾個月,多則兩年。
記者在展廳里看到,除了擺放的上百件硯臺之外還有一些草圖,據介紹,這些草圖主要是用來演示,“一方硯臺的形狀處理好之后,雕刻者會根據石頭的形狀、歷史典故以及個人喜好進行設計、構思,以便因材施雕。用這些草圖來演示對硯臺的設計,哪一塊要雕刻成硯池,哪一塊要雕刻圖案。”
“目前的雕刻分為鑿、雕、刻、琢、磨幾道工序,圖案以荷花、魚、蝦、蟹、人物、風景為主。”
記者在制作工作室看到,硯臺的雕刻工具有錘、鑿、鑿卡、木鉆、鋸、滑石、工夫臺等十幾種,據介紹最初這些工具多由硯匠自己制作,在七十年代之后開始有專業生產。
因為田橫硯石是從海島下面打下來,所以有些石料會帶著海蠣子皮。“挖到這樣的石頭會將海蠣子皮部分特意留出來,在處理的時候會盡量保存這些原有的形狀。”劉朝陽介紹,帶著海蠣子皮的硯臺是田橫硯最大的特色,也因此更值錢,目前大多數已被收藏。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