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5月24日消息 隨著中高考的臨近,學習和考試壓力增大。不僅僅是考生在考前經常出現失眠、焦慮情緒,甚至一些家長比孩子更加坐立不安、難以入眠。這類問題在心理學上被稱為 "考前焦慮”。
劉瑜(化名)來到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醫院心理咨詢門診,她現為一名高三學生,在家長眼中,一直是一名各方面都表現優秀的好孩子。劉瑜自己敘述到,進入高三后,成績慢慢就下來了,上課注意力很難集中,晚上睡不好覺,即使是一點小事,也容易發脾氣。一進入班級教室就感覺壓力大,總覺得別人比自己認真,學習效率高,考試的時候總出低級的錯誤,成績越發不理想。老師也反復找她談話,小劉自己覺得緊張,煩躁,靜不下心來。高三下學期,她自己的學習出現了自信心不足,焦慮不安,一點聲音容易驚醒,自己感到十分痛苦。家長帶其求助心理醫生時,自己對咨詢師說:“我很害怕,擔心自己會瘋了,我覺得我什么都做不了。”
“這位學生學習成績之前一直很好,為自己設定了較高目標,要求自己要保持這種優秀成績。但進入高三后,面對高考的壓力,擔心自己不能再取得更好的成績,從而感到憂慮,出現緊張、害怕的心理情緒,而越是緊張和在乎卻反而越不能專心學習,越不利于優秀成績的產生。于是在出現成績下滑或退步后,她就會對學習產生恐慌情緒,進而演變為焦慮甚至是厭惡。”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醫院劉振靜介紹到。
那么面對這樣的考生,我們該怎么做呢?劉振靜建議到,首先應該為其減壓,幫其卸掉沉重包袱,使其能在放松的狀態下專心進行學習;其次,應該幫助他們學會分析自己在環境中地位的變化和角色的轉換,幫助其樹立自信,使其能更好地面對現實,搞好心理調適。另外,我們還要注意的是,引起考試焦慮的原因主要還有擔心對應試的準備不足,即他們很想考出好成績,但對自己提出了很高的目標。而實際上平時付出的努力卻有可能不夠,導致思想與行為是脫節的。針對這樣的情況,一是應幫助其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提出合乎實際的奮斗目標;二是根據其自身的心理特點,來處理“考試焦慮”情緒;三是家長要慎防自己 “焦慮情緒” 影響到孩子。
為此,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于5月26日(本周六)上午9:30在青島市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安徽路32號)舉辦“如何應對考前焦慮”專題公益講座,心理專家劉振靜醫生將與您一起探討如何應對焦慮情緒,感興趣的市民朋友可以前來聆聽。
通訊員 齊文博 記者 孫貼靜
[編輯: 王春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