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航運規劃示意圖。 智慧航海(青島)科技有限公司供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馬正拓 報道
半島都市報5月18日訊 5月18日,由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和智慧航海(青島)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設的國內首個智能航運技術創新與綜合實驗基地,在青島藍谷正式啟動。據悉,該基地啟動區位于青島市即墨鰲山灣畔的青島藍谷,規劃占地750畝,計劃總投資100億元,形成智能航運產業集群。項目全部建成運行后,未來將帶動形成千億級智能航運產業鏈。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張寶晨介紹,智能航運是航運要素與現代信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深度融合形成的現代航運新業態。發展智能航運,有利于深化航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培育新的技術優勢和經濟增長點,有利于重塑全球航運體系,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建立智能航運技術創新與綜合實驗基地,可以促進關鍵技術創新研發,為發展智能航運創造先行先試的氛圍和基礎與規制條件,進而打造智能航運綜合示范區和國際國內智能航運創新高地。
青島藍谷管理局黨委書記、即墨區委書記張軍介紹,青島藍谷已成為國家科技興海產業示范基地,目前正積極爭創以海洋為特色的國家級高新區。智能航運技術創新與綜合實驗基地設立在青島市即墨區,有利于推動即墨智能航運關鍵技術創新研發,將青島打造成全球智能航運技術和產業化高地,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基地啟動區位于即墨鰲山灣畔的青島藍谷,鶴山路北、萊青路西,規劃占地約750畝,其中一期總用地約450畝,二期總用地約300畝。基地啟動區一期投資約60億元,計劃于7月底進場開工建設,二期計劃投資約40億元,將建航運研發中心、運控中心、測試中心、人才培訓中心、學術交流中心,并將利用自身強大的吸附能力,形成智能航運產業集群。項目全部建成運行后,未來將帶動形成千億級智能航運產業鏈。
啟動當天,在青島藍谷還舉行了中國智能航運發展研討會。會上,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李揚院長宣布成立智能航運技術創新與綜合實驗基地專家委員會。
■舉措 籌建青島海上智能船舶測試場 據了解,智能航運技術創新與綜合實驗基地項目除了啟動區之外,還將規劃建設智能航運先行示范區,計劃總投資不低于150億元,計劃總用地不低于1500畝,總建筑面積約150萬平方米。
示范區將建設智能航運技術裝備研發中心、智能航運技術裝備綜合試驗場、國際標準海上測試場、智能航運技術裝備產業化中心、無人化運輸船管控中心、智能航運標準化培訓中心、“水運一號”衛星地面站等五大板塊,匯聚智能航運產業集群中的智能船舶制造裝配、運維技術服務、航運物聯網平臺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總部辦公、研發中心、供應商平臺等基礎業態,并配套建設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生活設施。預計2021年,智能機械生產制造標準化工業園區將正式開建。
其中,青島海上智能船舶測試場位于嶗山灣北部的田橫島外海,面積240平方海里,包括無人艇測試區、無人船航行測試區、靠離泊測試區和錨泊測試區等多個測試功能區,未來還可以向附近具備條件的區域擴展延伸。
測試場將構建智能船舶測試與實驗環境,首先要在該區域建設通信、導航、網絡、光電等基礎設施和自主航行、智能靠離泊等測試場景,設計面向不同船型的多維度的測試和試驗環境。其次,與海事部門共同擬定青島海上智能船舶測試場的監管規則,呈送有關部門批準后頒布實施。此外,還將制定青島海上智能船舶測試場運行與服務規則。這三項工作完成后,該測試場將盡快對外開放服務。
■展望 無人集裝箱船 預計8月開建 近年來,人工智能在多個領域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及思維模式,尤其是在交通運輸領域,已經出現了無人駕駛汽車、智能船舶、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和船舶貨運無人化等實踐。可以預見,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現,未來貨船的無人化將是全球的發展趨勢。
智慧航海(青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海鷹介紹,國內對無人艇的研究和實踐比較成熟,尤其是15米級以下,用于測量、環境檢測采樣或安保的無人船。而在該公司規劃的智能航運試驗項目中,20米級的水面測試艇,將于今年9月開工建造,在國內保持領先地位。
對于運輸船舶來說,要實現智能化,需要集成智能航行、智能船體、智能機艙、智能能效管理、智能貨物管理和智能集成平臺等很多方面。僅僅要實現智能航行,就要整船采用智能化設計,還要輔助信息感知、航線規劃、自主航行、遇險預警救助技術、狀況檢測和故障診斷,能效控制技術、通信導航技術等智能技術,在世界范圍內都屬于新的課題。包括英國、法國、挪威等國在內的歐洲國家,也都是近兩年才開始開發智能船舶,芬蘭宣布在2025年將研制第一艘無人自主航行運輸船舶。
姜海鷹透露,該公司已經聯合了國內多個科研機構及單位,開始研制300TEU自主航行船(注:TEU系集裝箱運量統計單位,以長20英尺的集裝箱為標準),目前設計方案已經完成,預計今年8月份將開工建造。該船的設計長度為115米,吃水深度約4米,航速可達14節,預計2020年就能下水試航進行系泊、航行試驗,2020年將完成驗收。智能船舶實驗項目,將在5年內完成一艇三船建造,并都具備自主航行系統。張寶晨認為,智能航運是交通強國、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抓手,基地將致力于提出“中國方案”,力爭在國際智能航運發展中制定話語權。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