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山路112~120號整治前后對比。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笑笑
曾經樓前樓后搭滿違建,樓與樓之間的距離僅有2米寬,不僅環境臟亂差,而且還存在很大安全隱患。如今,違建拆除了,樓前樓后都變成了干凈整齊的小院,讓幾十年的老樓院一下子變得敞亮舒心了。
5月12日,記者采訪了解到,今年以來,市北區延安路街道以老舊樓院綜合整治、路邊攤點群退路入室、道路交通秩序整治等老城區痛點難點和百姓關注的焦點熱點為抓手,累計拆除標山路112~120號、延安一路26號、青島山公寓等區域違法建筑120余處,共5000余平方米。綜合整治老舊樓院30余個,最大限度地解決了百姓關注的老舊樓院“里子”問題,讓老城區從內到外煥發新魅力。
38年老樓院煥然一新 順著膠寧高架路輔路進入延安路,細心的市民經過時會發現,右側的老樓院一改昔日的臟亂差,變得煥然一新了。粉刷一新的黃色樓體,樓前樓后是磚紅色圍墻圍成的小院,小院門口都安上了嶄新的鐵藝門。
“俺同事來做客時開玩笑,說我們結婚時這座樓也沒有這么整潔漂亮過。”在標山路114號居民樓下,63歲的居民李靜茹正在與鄰居聊天,談論著剛剛整治完畢的老樓院。
李靜茹介紹,標山路114號老樓院屬于老企業宿舍,1980年建成的,也是在同一年,他們入住該樓院。由于歷史遺留問題,當時住在一樓的居民家家戶戶在院子里都有小倉庫、煤池子等,他們家也有個9平方米的小倉庫。后來,一樓四周都被違建圍了起來,嚴重影響了一樓的采光。隨著時間推移,很多倉庫、煤池子都廢棄不用,里面成了流浪貓、老鼠的藏身地。“到了夏天都不敢開窗,老鼠亂竄,經常會跑到家里來。”家住一樓的李靜茹深受其害,曾主動找到所屬的延安一路社區,要求拆除違建。
“環境太差了,住著都不舒心。”李靜茹說,今年3月份社區動員居民拆除違建時,她一百個贊成,馬上同意拆除自家的小倉庫。
違建拆除后,將這些老樓院的圍墻修葺粉刷一新,并安上了鐵藝門。同時,院內鋪設地磚,整潔干凈。“整治完畢后,我專門邀請老同事來我家做客。大家都說,整得跟別墅一樣。”李靜茹對整治后的樓院非常滿意,從單元門出來就是小院,茶余飯后鄰居們能一起在院子里聊天、喝茶,舒心愜意。
120余處違建被拆除 記者順著標山路往南走,發現昔日臟亂差的老舊樓院全部煥然一新。“在推進‘美麗市北’行動中,我們對標山路112號至120號共3個老樓院全部進行了綜合整治。”延安路街道延安一路社區黨委書記王開林介紹,標山路112號至120號共有100戶居民,幾乎一樓居民家家戶戶都建有違法房,甚至有的二樓居民也在一樓違建的基礎上,再加蓋一層違建,住人或者當作廚房使用。
由于樓前樓后都搭建有密密麻麻的違建,樓與樓之間的道路寬度僅剩下2米左右。此外,由于年久失修,地下管道也嚴重老化,地下沒有排水設施,導致一遇到大雨天,雨水就會倒灌進居民家,一樓居民苦不堪言。即使這樣,由于存在密密麻麻的違建,地下管道一直無法更換。
“延安路街道位于老城區,這些違建普遍都存在分布散、體量小的特點,但往往又都是居民十分重要的居住補充,拆除難度很大。”延安路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今年年初開始,街道工作人員開始調研,根據居民的訴求和社區居委會摸底的情況,掌握了轄區內違建房的“檔案”。
對于這些老城區存在的痛點難點問題,工作人員一戶一戶地做工作,先從黨員入手,由黨員帶頭,動員居民自行拆除。王開林說,在拆違的兩個月中,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先后多次開會、入戶,碰上不理解的居民,入戶做工作就得五六次。最后共分四批完成了違建拆除任務,僅標山路112號至120號就拆除了35處違法建筑。
“這些居民中,有的居住面積能達到60多平方米,有個別的才七八平方米。”王開林介紹,有一棟老樓里面有團結戶,有的居民家中沒有衛生間,于是搭違建當作衛生間。為了幫居民解決拆違后的現實困難,街道還想方設法幫忙在其家中建了衛生間。
就這樣,在人性化執法的前提下,今年以來,延安路街道累計拆除標山路112~120號、延安一路26號、青島山公寓等區域違法建筑120余處,共5000余平方米。
面子和里子都美了 今年以來,延安路街道聚焦市容秩序提升,對轄區內存在的道路擁擠、停車難以及環境臟亂差問題進行集中整治。
史萍花老人在松江路社區居住了50個年頭,對于昔日的嫩江路、松江路和合江路組成的“三江”區域,老人直言臟亂差,“原來這里有個攤點群,攤位都堵到了門口,出不了門、走不了路。每天早晨中午都吵得不行,垃圾袋滿天飛,爛菜葉子都扔在路上,我們老年人出個門都害怕滑倒。”
據了解,為了解決“三江”便民攤點群周邊“冒市”現象,延安路街道在前期將“三江”便民攤點群全部退路入室的基礎上,由負責街長對該區域實行定期徒步巡檢。同時,對標山路兩側占路經營、違法搭建進行集中清理,對無序停車開展全面整治,并在標山路區域推進交通微循環改造。針對延安一路9號、26號院內非法建筑、私搭亂建、亂堆亂放的問題,由點帶面、向外輻射,對周邊數個樓院內的亂搭亂建、私設地鎖等問題進行集中整治。
“現在街道、社區給樓體表面加了保溫層、鋪設了馬路,攤點群進了室內,環境質量一下子就好了,變得安靜衛生,我們老百姓十分滿意。”居民李文華說。
櫸林山市場周邊交通擁堵問題一直是居民反映的熱點。今年,延安路街道聯合交警部門,定期對該路段開展聯合執法行動,針對占路經營、堆積雜物、僵尸車等擁堵因素進行專項清理;積極對接公交公司、交警等部門,通過增設交通設施、微調公交線路、調整停車場等方式,實現周邊道路車輛分流、交通微循環改造,有效緩解了交通壓力。
“面子”變美了,“里子”的問題也要解決。
延安路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為解決老城區配套設施老化、居住體驗差等突出癥結,街道綜合整治老舊樓院30余個,并確立了“表”“里”兼治的整治方案:在做好墻體粉刷、路面硬化、綠植增設等“面子”工程的同時,深入摸清屋頂漏水、古力冒溢、停車難等痛點問題,給出具體解決方案,最大限度地解決了百姓關注的老舊樓院“里子”問題,老城區從內到外煥發出新魅力。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