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5月10日消息 快遞丟失怎么賠?用戶隱私如何保護?快遞員是否可以拒絕送貨上門……自今年5月1日起,我國首部專門針對快遞業的行政法規《快遞暫行條例》已經正式實施,近日交運集團速遞公司對《條例》進行了行業解讀。
新規引發快遞業改革 “速遞押運”浮出水面
“快遞到小區門口了,麻煩您下來取一趟!”這樣的電話以后可能再也不會接到了。按照新出臺的《條例》規定,快遞員拒絕送貨上門屬于違反規定。然而現實中,在送貨上門方面,快遞員也有自己的苦衷。比如,有些小區禁止快遞車輛入內;部分快遞單上的門牌號不準確;經常遇到收件人不在家的情況,導致送貨效率降低、快件積壓;擔心快遞車或車內的快件被盜,等等。
“正因為快遞員有這些困擾,國家也鼓勵‘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要多樣化,鼓勵多個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共享末端服務設施,為用戶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的送達服務。由此,交運‘速遞押運’業務也就應運而生,被廣大客戶所周知并認可。”交運速遞公司總經理孫青山向記者介紹到。
記者了解到,針對近些年快遞業的操作不規范、交通工具落后,由之帶來的投錯件、發錯件、損壞件、丟失件等現象的屢見不鮮,早在2016年,交運速遞公司就已經開始研究策劃“速遞押運”業務。區別于普通快遞服務,“速遞押運”以安全、可靠、私密、專享為特色,使用全封閉式箱貨,配備三套監控探頭,實現360度無縫隙監控,并采用GPS跟蹤定位系統,實施全方位、全時段、全過程的安全監管,方便客戶隨時了解貨物信息,確保貨物的時效和安全。同時還可根據客戶需求,量身定制運輸配送方案,滿足更多客戶的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
“速遞押運”直指快遞末端配送的困擾,針對常規快遞三輪車、摩托車等造成丟件、漏件、損件的痛點,交運速遞對“速遞押運”廂式配送車加裝的360°監控系統,為貨物“手到手”、無周轉、零失誤、現場交接、安全上門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規”的落地或許還面臨著諸多困擾,但很多快遞公司已經積極求變,未雨綢繆。交運速遞通過“速遞押運”業務的推廣,率先亮出自身的優勢和特色產品,以“點到點”、“門到門”的服務模式,不失為一種讓“新規”安全“著陸”的嘗試。
優化技術保護隱私 寄件人名稱也要實名
在寄件方面,《條例》提到了實名制的問題。快遞實名制是指寄件人需要出示身份證、登記個人信息,已于2015年底正式推行。在位于溫州路2號的交運速遞青島站營業網點,記者看到,保障客戶實名郵寄的二代身份證識別系統有序運行,客戶辦理業務只需要輕輕一刷身份證,電腦上便自動顯示客戶實名信息。“四月底我們對二代身份證識別系統進行了強化升級,在真偽識別、數據分辨、信息保密等方面進行了系數提升”,營業部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據了解,為了保障實名登記下的客戶信息保密,交運速遞二代身份證識別系統中所有寄件人信息一律電腦輸出,只有受理員可以校對客戶重要信息,其他流轉環節重要信息均已隱藏,流轉環節的貨物標簽上只有條形碼、客戶名稱、配送地址和預留電話,同時系統后臺與公安系統聯網,確保寄件人信息真實不泄露。
前來辦理業務的市民陳先生表示:以前郵寄實名登記后可以協商預留一個對方的網絡昵稱,現在不行了,必須寫上真名。開箱驗視、電話問詢、送貨到家、客戶回訪環節早在兩年前就開始了,沒感覺到太大變化。
硬件再升級 全線360°無死角監控
由于快遞安全直接關乎財產甚至生命,行業主管部門及國家安全部門三令五申要求高度重視,近日,交運速遞加強了全網監控力度,增加辦公場所監控攝像頭、延長視頻儲存至90天、檢修維護“X光”安檢儀,實現開箱驗視、安檢檢斤、實名登記、受理發運、配送上門的全鏈條無死角監控,一旦發生寄遞事故,有章可循、有據可依,這對經營單位、寄遞客戶產生雙向安全保障。
“《條例》提出,鼓勵和引導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采用先進技術,促進自動化分揀設備、機械化裝卸設備、智能末端服務設施、快遞電子運單以及快件信息化管理系統等的推廣應用,這對我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孫青山說到。下一步,交運速遞在軟服務上下大力氣的同時,還將進一步加強從業人員安全培訓,更新禁寄物品清單識別,加強受理安檢、進站清倉、二次安檢力度,為客戶快件的安全保駕護航,為客戶提供更優質和高效的服務。
通訊員 鄭軻 記者 徐圓
[編輯: 王春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