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街頭見縫插綠 “口袋公園”至少300平方米 據了解,“口袋公園”一詞最先出現于發達國家,指的是利用街角的一些空地,通過綠化和增加一些休閑設施、健身設施為居民提供便捷的戶外活動場所。“口袋公園”遵循“見縫插綠、因地制宜”原則,具有面積小、選址靈活、分散分布等特點。城市中的各種小型綠地、小公園、街心花園等都是老百姓身邊常見的“口袋公園”。2017年,青島市規劃局推出了建設“口袋公園”的研究專題,并審議通過。
就在本月初,青島市規劃局局長姜德志做客《行風在線》節目時提到,2018年,作為提升居民獲得感的一項重要舉措,青島市將大范圍推廣“口袋公園”,并規定在一個項目用地里,原則上提供不少于一定百分比的向市民和城市開放的公共綠地,最少300平方米。
“現在很多的開發商在開發一個樓盤時把很多的綠地圈在小區里,小區的品質很高,但是對城市建設的貢獻卻很少。因此,我們提出了‘口袋公園’這個想法,在不降低每一個小區居住水準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向市民開放一定的綠地和公共空間。”姜德志表示,2018年,青島市將著力打造十五分鐘社區服務圈,通過公共設施的配套,讓居民生活的更加便利、更加舒適,而“口袋公園”的規劃建設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舉措。
據了解,“口袋公園”建設在2017年市北區進行試點,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下一步,青島市規劃局計劃圍繞得濱海一線和近山近水的一些區域營造開放空間活動圈,形成多層面服務市民的舉措。
用地優先規劃 深挖城市邊角地建園林綠地 今年1月份,市城鄉建設委也曾召開“口袋公園”建設專題座談會,明確在新建項目按用地規劃建設“口袋公園”,全面升級城市綠地檔次,提升城市品質和能級。
會議提出,堅持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因地制宜、適地適綠推進“口袋公園”建設,實現綠化為民,綠化便民。其中,按照國家園林城市標準要求,堅持“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加大規劃建綠以及對現有綠地的保護力度;出臺相關政策,明確在新建項目按用地規劃建設“口袋公園”,舊城改造和棚戶區改造騰出的零星用地以及拆除違法部分的用地等優先規劃“口袋公園”建設;注重品質檔次,在綠化美化的效果上要堅持設計高端大氣、樣式新穎靚麗的原則,增加綠量,豐富色彩,提升品質。
會議要求全面升級城市綠地檔次,打造精品“口袋公園”。結合“美麗青島三年行動”,對火車站、機場、出入城市干道、城市出入口、道路兩側及重要節點等微型綠地實施綠化改造提升,因地制宜增加園路和便民設施,加快建設街頭公園、“口袋公園”,豐富季相變化和綠化景觀,打造精品綠雕景觀和植物造型,擴展綠量,提高檔次,實現綠化為民。在“口袋公園”建設與改造提升中貫徹植物多樣性原則并使植物健康自然生長,保持良好的生存狀態,以爭取城市綠地生態效益最大化為目標,實現城市綠地與歷史、文化、美學、科技的有機融合,真正實現城市園林綠化生態、景觀、游憩、科教、防災等多種功能的協調發展。
據市城鄉建設委消息,今年以來,園林綠化建設以“美麗青島三年行動”為契機,實施綠化美化提升,截至目前,完成新建改建綠地面積160.2公頃,新建改建小型開放綠地(口袋公園)14處,完成立體綠化和庭院綠化7處,啟動山頭綠化整治2個。
按照國家“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要求,市城鄉建設委踐行綠色發展,服務綠色生活,全力調度推進園林綠化建設工作,園林綠化建設成效明顯。其中綠地建設方面,按照生態性和園藝性相結合的要求,提升城區主次干道兩側及公園、廣場、游園等公共綠地的綠化景觀,工程設計方案充分征求居民意見,完成新建改建綠地面積160.2公頃。小型開放綠地(口袋公園)建設方面,在城區重要節點,進行小型開放綠地建設和提升,主要建設植物造型、植物造景、綠色雕塑、景觀元素等,突出區域特點,提高綠地文化品位和內涵,提升城市綠化品質,新建改建小型開放綠地(口袋公園)14處,綠化面積1.3公頃。
結合市委市政府建設“美麗青島”的任務目標,市城鄉建設委持續加大“口袋公園”建設力度,繼續深挖城市邊角地、拆違地,公共閑置地的綠化提升潛力。2018年全市計劃再整治建設“口袋公園”100處,在改善提升城市環境品質的同時,切實做到“綠化為民,增綠便民”,讓市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