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櫻桃快熟了卻無力采摘,86歲的王桂香老人高興不起來。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蕾 姜瑞勝 通訊員 王德順
眼下,正是北宅櫻桃花乍謝、坐果的時節。這也預示著,再過一個多月,大片的櫻桃就成熟了。櫻桃是北宅當地居民增收的“寶貝樹”,每到五一前后,果農們就樂開了花。然而,這一切對于北宅街道下葛場社區的一些老人來說,卻又增添了幾分愁。他們無力照看櫻桃樹導致櫻桃不能及時采摘,很多櫻桃白白浪費了。
兒子智力殘疾
頂梁柱也沒了 4月12日,在青島市扶貧協作工作辦公室的牽線下,半島記者與市老齡辦的幾位工作人員一同來到了王桂香老人家所在的北宅街道下葛場社區。該社區分管民政工作的劉翠娥告訴記者,“下葛場是省級貧困村,櫻桃樹是許多居民家庭的唯一收入來源,王桂香老人家也不例外。”
記者了解到,王桂香老人今年86歲了,和智力殘疾的兒子共同生活。老人家里的33棵櫻桃樹,是她老伴10多年前栽下的。如今,櫻桃樹剛好到了大量坐果的時候。但在三年前,王桂香老人的老伴、家里唯一有勞動能力的“頂梁柱”卻因病過世了。“老頭子在的時候,櫻桃熟了他就天天去摘、天天出去賣,日子過得也算挺順當。”王桂香老人說,自從她老伴過世后,每年一到櫻桃季,大量的櫻桃不能及時采摘。
若采摘不及時
就會爛在地里 “像王大娘家這種樹齡10多年的櫻桃樹,每棵樹整個果季能結少則七八十斤櫻桃,多則100多斤,30多棵樹產量能有3000多斤。”劉翠娥告訴記者,村里幫著王桂香老人和她二級精神殘疾的兒子辦了低保,這么好的櫻桃樹,正常情況下每年會為這個家庭增加至少萬元的收入,但由于采摘不及時,全都白白浪費掉了,爛在地里。
劉翠娥告訴記者,王大娘腿腳不好,走路都困難。兒子50多歲,不僅無勞動能力,還經常自己跑出去,大半夜在外露宿是常有的事。這不僅讓王桂香老人愁上加愁。好在同村還有一個出嫁的女兒,但也60多歲了,除了要忙自家的農活,還得照顧母親王桂香和弟弟,也無暇幫老人采摘櫻桃。
劉翠娥告訴記者,在他們社區,像王大娘家這種遭遇櫻桃銷售難題的老人共有十余戶。有的老人身患重病,急需治療費。
當了解到這些老人的情況后,去年4月初,在市扶貧協作辦牽線下,“半島公益”就曾與市老齡辦專門成立了“認捐櫻桃樹小組”,為這些老人們開展了認捐工作。不到一周的時間,在熱心市民的支持下,三位低保老人的100多棵櫻桃樹,以每棵300元的愛心價,被搶捐一空。
300元就可在嶗山
擁有一棵櫻桃樹 由于老人年齡太大無法采摘,為了能繼續幫助這些困難老人,讓這一年唯一的收成不付諸東流,該社區希望借助半島都市報,在今年櫻桃季來臨前,再次征集愛心人士,提前幫老人把櫻桃“賣掉”。今年依舊采取“認捐”的方式,認捐人無需管理櫻桃樹,只需等到櫻桃成熟季,整棵樹的櫻桃全部屬于您。這樣,既解決了老人采摘難題,又幫困難老人家庭解決了經濟窘況。劉翠娥介紹,“以每棵樹的櫻桃產量及市場價格,300元一棵的愛心認捐價,其實遠遠低于整樹櫻桃的實際價格。”
具體操作方式為:每棵樹認捐價格為300元,整個果季(大約半個多月)的櫻桃全部歸認捐人所有。認捐人可以攜同自己的家人、朋友、公司員工一起前往櫻桃園采摘自己認捐的櫻桃樹上所有的櫻桃。櫻桃樹將會被編上不同的號碼和認捐人名片,認捐成功后即可領取自己認領的櫻桃樹編號,等到櫻桃成熟后,該社區會通知愛心人士前往采摘。
認捐方法:掃描文末二維碼,加入“我幫老人摘櫻桃”微信群付款認捐,群人數額滿為止。本活動由半島公益、市老齡辦、市扶貧協作辦及下葛場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共同監督。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