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云明 景毅
憑身份證學生證半小時落戶、以低于市場價20%買房、數十萬元就業創業補貼……2018年的這個春天,沒有什么比各地頻繁曝出的“搶人”新政更能撩撥大眾的神經。
繼南京、西安等20多個城市打響“搶人大戰”,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近日政策瞄準高端人才引進。而且,這些“搶人”政策均已落地實施。
然而,半島記者實地探訪卻發現,與旁觀者羨慕甚至嫉妒的聲音不同,身處這些城市的人卻并未表現出太多興奮,甚至還對就業、教育、住房資源可能面臨的壓力有了些許憂慮。
“長安米貴,居大不易。”這是白居易初到唐朝都城長安時,一位老前輩的問候語。其實,古往今來都一樣,一個地方要吸引人才來就業創業,優渥的引才政策固然重要,但更要有安放人才的產業容量,并與人才就業、生活相匹配的公共服務水平。在這方面,如何優化就業創業環境,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打造地方優勢產業結構,對留住人才和城市的長遠發展,顯得更為必要。
■探訪
相比戶口,大學生更關心找工作 在這場搶人大戰中,西安無疑是最吸引眼球的一個城市。
在戶籍新政推出一周年后的3月22日至24日,西安市組團進京引進當地急需的高端人才,并在22日當天再出“狠招”: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即可完成在線落戶西安。
由此帶來的效果是,3月22日到24日這3天,西安共遷入落戶人口超1.5萬人。同時,在系列新政的疊加之下,從1月1日到3月31日有24.5萬人落戶西安,成為“新西安人”,這其中學歷落戶15萬人,人才引進1萬人,總數字是2017年同期的9.07倍。而在2017年的第一季度,市外遷入人口的數字是26130。
劉睿是青海人,長安大學2014級機械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就要去法國留學的他在10天前,剛剛在在雁塔區小寨派出所戶籍室辦理完落戶。“兩年前就想落過來了,一直也沒有什么合適的機會。”
3月13日下午,班長在班級QQ群里轉發一則由學校保衛處在3月9日發出的通知《關于統一辦理在校生落戶的通知》引起了劉睿的注意。《通知》稱,為響應落戶西安政策的號召,簡化在校生落戶西安的程序,保衛處為同學統一辦理落戶,只需要填寫自己的相關信息并提供一張身份證明復印件。
果不其然,劉睿在學校開一個申請,然后拿著自己的學生證去派出所,當天就辦出了準遷證,23日,原本落在老家的戶籍材料郵寄回西安,當天就落戶在社區派出所的集體戶內。
不過,讓劉睿頗感意外的是,大多數同學似乎對落戶這件事并沒有那么關心。“輔導員和班長在群里發的通知沒有太多人回應,我還問過宿舍的同學,他們都不準備遷,我們班27個人到現在只有2個選擇落戶,還沒找到工作的也不打算遷戶口過來。”
今年讀研一的魏依政并不打算乘著這股東風落戶西安,在他看來,雖然落戶政策出臺了,但好像并沒有其他優惠條件。“這里的工作機會和工資水平可能對很多同學的吸引力不大,大伙要不選擇去一線城市,要不就回老家發展了,西安有點尷尬,月薪基本在4000塊錢左右,跟老家差不多,生活成本還高。”
記者在隨機采訪了20余名同學后發現,大多數同學都知道在校生落戶西安的政策,都是比較歡迎的,都覺得這是城市對人才重視的表現,但鮮有決定因此而落戶的,他們表示,不會因為落戶政策捆綁住自己未來的規劃。
■體驗
在線辦理,落社區集體戶 隨后,半島記者來到西影路派出所戶證大廳內,咨詢落戶問題。
民警向記者介紹,現在落戶有在網上通過“掌上戶籍室”和現場落戶兩種方式。
記者了解到,網上落戶需要先關注“西安公安”微信公眾號,進入“掌上戶籍室”模塊辦理全流程辦理落戶業務。在線實名認證,再根據想要落戶的種類上傳身份證等所需材料,并同意使用快遞,就能在網上辦結落戶手續,不用跑腿。一位民警向記者介紹說,他們會在收到申請后的24小時內審核完成申請人的資料,一般在一個星期內就會辦結落戶。
民警告訴記者,申請人可以在全西安100多個派出所中的任何一個落戶,戶籍就會落在該派出所所在社區的集體戶內,在我們這兒辦就會落在雁塔區街道辦集體戶內。
在建設路派出所內,一位戶籍民警告訴記者,從2018年1月1日到3月30日,該派出所共辦理學歷落戶430個,平均算下來每天有近50個來自全國各地的人辦理學歷落戶。其中,3月份之前,已經畢業的人落戶的多,3月份后不少在校大學生也開始落戶,還有不少人來咨詢落戶政策。
■影響
落戶人多,購房壓力增大 西安大規模的引人行動,也讓不少當地人感受到了壓力。
記者在派出所問到落戶西安到底有什么好處?一位民警向記者坦言:“買房。”
2017年6月,西安市出臺限購措施,要求購房者需為本市戶籍或者提供在本市連續繳納2年以上(含2年)的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
“現在辦戶籍確實方便了,但確實也讓房價漲起來了。”在西安當公務員的小李2015年畢業,去年十一期間,小李花了每平方米10000元左右購買位于長安區雅居樂的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這才剛半年多,已經漲到每平方米13500元了,要是現在肯定買不起了。”
對于房價上漲的原因,一位西安當地媒體從業者告訴記者,戶籍政策放開只是其中一個誘因。大西安規劃逐漸清晰,西安版圖不斷擴大;另一重大利好是今年2月,國務院《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正式確定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房地產市場最先發生變化。另外,西安還是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中心城市之一,綜上多個利好消息,催漲了房價。
隨著大量新西安市民落戶,一些新市民子女的教育問題也隨之而來。在西安當地的網絡社區中,關于教育話題的討論一直很熱烈。
據派出所的工作人員透露,目前落戶社區集體戶是沒有學區的。雁塔區教育局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有房,可以把戶口落在房子下,如果沒房,則需要去房管局開無房證明,家長持無房證明和集體戶戶籍卡前往所在區教育局審核,再由教育局統籌安排。
西安人才市場外聚集了不少前來求職和咨詢落戶的人。
■為啥搶
多因素疊加引搶人大戰 其實,各種吸引落戶的政策并非是最近幾年才開始推出,早在2013年5月武漢市就啟動大學生“留漢工程”,推出普通高校畢業生畢業后2年內在武漢市就業、創業的,均可以辦理城鎮落戶手續等一系列政策。
只是為何最近這一撥搶人戰來得這么猛烈?
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趙宗金向半島記者談了自己對近期國內輿論普遍關注的“搶人大戰”的觀點。
趙宗金表示,這背后其實有兩大背景。一是新型城鎮化的大趨勢。二是人口紅利逐漸消失。
趙宗金說,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城市規模都在不斷擴大,城市常住人口也在不斷膨脹,然而,在這些忙碌的勞動者中,大量人群因為沒有戶籍而被擋在享受城市化成果之外,造成社會資源分配不公。
青島市社會科學院社會所所長于淑娥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她表示,長期以來,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是隔在城市與農村之間的一道藩籬。這道藩籬造成了農村與城市之間勞動力自由遷移流動的障礙,也造成了農村與城市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不公平差異。
趙宗金說,這就是各地戶籍制度改革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吸引和滿足更多常住人口落戶,實現城市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問題日漸突出,城鎮人口結構矛盾顯著,多年來支撐經濟高速發展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依靠原有的政策制度很難滿足城市發展對人口和勞動力的需求。
基于此,吸收更多勞動適齡人口,吸引更多中高端人才自然就成了各城市的頭等大事。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李鐵向半島記者表示,單純從政策文字層面對比各個城市引人引才力度是沒有意義的。
李鐵介紹,在實際調研中發現,一些中西部城市落戶政策方面除了對有一定學歷的人才放開,甚至一部分城市對外來的農民工落戶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放開。
而如今的放開落戶,則意味著另一方面的壓力又可能出現了,大量的房地產項目需要人去住,從而解決財政問題;城市服務能力的提升,也需要更多的人來進行服務。同時,在創新經濟發展的背景下需要更多的活力人才到當地就業,所以調整落戶政策其實也可以看作是根據經濟發展狀況的及時政策調整。
按照我國新型城鎮化政策要求,地級市以下放開戶籍管理,不按照學歷要求,也不按照技術要求,只要你在當地有居住條件,有社保等,就可以辦理落戶。李鐵表示,現在國家在制定新型城鎮化政策的時候,也特別要求,防止人為設立門檻。
他坦言,在實際中,很多城市在制定具體落實政策的時候確實還在設立一些門檻,這個門檻也就導致了公共服務水平分配差異的變化。
關于搶人大戰,中國區域經濟協會秘書長陳耀認為,這主要是因為2017年是社會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新時代的表現格外明顯,中國經濟已經不再是過去主要抓投資,抓項目的發展模式,而是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生產要素的兩大要素中,人才的位置已經取代了資本。
之所以發生這種改變,陳耀認為一個重要原因是,創新。創新的核心是人,有了人才就意味著有思路、辦法、途徑,和資本對接就相對容易。
■搶什么
搶人口還是搶人才 過去是搶外來務工人員,如今是高校畢業生。轉變的背后是中國經濟進入轉型時期。
長期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是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人口紅利、廉價土地以及資本的投入帶來高速增長的經濟。但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以往只靠招商引資就能拉動經濟的模式越來越不行。
很多城市開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規劃中多以信息技術、高端服務業等產業為主,這對個人的綜合素質要求變高。
2016年,深圳就開一線城市之先河,大尺度地降低戶籍門檻,并以人才補貼、人才房等含金量極高的籌碼來招攬全國大學生,僅2016年就放開了50萬戶籍指標。隨后是武漢的“留住百萬大學生、請回百萬老校友”將這場搶人大戰推向第一個高潮,緊接著才是長沙、西安、南京、鄭州、成都等省會城市的參戰。
再看這輪“搶人大戰”,落戶者多呈現出年輕化、高學歷和高職業素質形態。對于武漢、南京這些60歲以上老人占全市人口超20%的城市而言,此番新鮮血液的補充將會滿足諸多現實需求。
去年年底,廣州市社科院的研究發現,大城市應正視城市規模效益,要為未來儲存更多人口、人才和年輕人,從“控制人口”向“爭奪人口”轉移。因此,不同于京滬嚴控人口規模,廣州在今年2月新出臺的城市規劃中,反而將常住人口規模從“控制在1800萬內”改為了“2000萬左右”。
到底是搶人才還是搶人口? 趙宗金認為,對于任何城市而言,人口和人才都是必需品。人才對于產業發展更為重要,而人口,尤其是適齡勞動人口則是城市運行和發展的基礎。以傳統服務業為例,餐飲、住宿、零售等行業人口吸納能力強,只有足夠的人口充盈進來,才能帶動行業健康發展。
趙宗金表示,正是基于上述需求,各個城市才通過戶籍政策改革、引才政策調整來不斷優化城市人口的結構。
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一線城市,它們的目標瞄準了全球緊缺急需人才,上海更是細化了13個領域的頂尖人才。而二線城市,則在學歷落戶、購房落戶、積分落戶上進行了放寬,進而吸引更多年輕、高學歷、勞動適齡人口。
曾有觀察人士把城市搶人大戰比作手機App之間的流量競爭:“北上”相當于頂尖App,它們不擔心流量,期待的是優質流量,所以會凈化生態和升級生態;二三線城市則更像上升期的App,當下更需要足夠的流量,然后再優化流量。
■思考 人才搶來了 然后怎么辦 正如西安當地出現的關于房價上漲、公共資源的擔憂一樣,關于這場“搶人大戰”,各地疑慮的聲音也沒有停止過。
趙宗金表示,戶籍政策、人才政策的制定必須要綜合考量一座城市的經濟總量與增速、人口規模與結構、產業結構與布局、人口管理與服務、人才引進與教育供給等諸多因素。
趙宗金解釋道,城市管理簡單說主要有兩大功能,一是發展經濟,讓市民的腰包鼓起來、日子好起來;二是提供公共服務,比如教育、醫療、交通等等。
為了收支平衡,政府既要發展經濟,還得盡量壓縮公共開支。戶籍制度就是調解城市平衡點的基礎工具之一。
復旦大學學者張力和吳開亞曾收集了45個城市的數據,發現很多城市出現福利支出和財政收入倒掛的現象,其中以北京最為突出。2012年,北京提供給一個北京戶口的基本公共服務均值是28769元,而當時北京人均財政收入是24883元,兩者比值為1.16。
而同為一線城市的深圳,兩者比值卻為0.30。這就是為何北京的新落戶政策盡管已是“史上最開放”,卻依然要求“程序員月薪7萬起步”——超高福利下對落戶者的貢獻要求也水漲船高。
其實,是否出現收支倒掛主要取決于外來人口的結構而非規模,受經濟機會驅動的外來就業人口不會產生額外的財政負擔。只有大量非就業人口落戶才有可能帶來問題。
鄭州曾在2003年大幅降低落戶門檻,引發10萬人投親靠友落戶鄭州,但過半都是未成年人,公共服務資源迅速緊缺,半年后被迫終止。
張力和吳開亞等人還通過采用主成分投影評價模型,對這45個城市的落戶門檻高低進行了計算,發現“人口遷移吸引能力越強的城市,準入條件越高”,并存在著明顯的區域差異:東部地區的落戶門檻最高,西部地區次之,中部地區最低。
趙宗金表示,城鎮化人口質量的提高和社會民生水平的改善,最終還是要依托新時代背景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和教育、醫療、衛生、體育及文化等多領域的協同發展。良好的戶籍制度、引才政策是有效促進人口發展、流動及管理服務的重要基礎和保障,而產業結構調整、就業水平提高、城市品質提升更是人口積聚與發展的根本動力。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