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離北京350公里的灣頭村,村民張洪文的老伴在自家院中將草柳編制成收納筐或桌凳。她動作嫻熟,幾乎每30分鐘就有個成品出來,使用的原料草柳——蒲草、毛草、玉米皮曾是當地喂養騾馬的草料。
另一邊,在張洪文的電腦上,隨著界面刷新,訂單不斷出現,訂單有的來自新疆、青海等中國西部省份,有的甚至來自海外。
灣頭村位于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自清代起就有草柳編織的傳統。隨著電商興起,灣頭村人將傳統的草柳編工藝與網購嫁接,拓展新的銷路。
大規模網絡銷售還沒有全面影響灣頭村時,這里的草柳編大戶月銷售額為千元左右,而在2017年,全村草柳編年銷售額已經超3億元,最大的網店年銷售額已經超千萬元。
灣頭村村委會委員安寶忠說,互聯網與傳統手藝的結合,是灣頭村探索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最佳路徑。
32歲的安寶康是灣頭村土生土長的一名大學生,也是村里最早開設草柳編專營淘寶店的人之一。2009年,安寶康從一所工業大學畢業后在老家附近一家公司上班,同時,他開始注冊淘寶網店,并嘗試著將家里的草柳編織品從網上賣出去。
他將原來的家庭作坊變成了“淘寶店+家庭工廠”的方式,使得草柳編織品行銷中國多地。
“有了互聯網的便利渠道,草柳編銷售額呈幾何倍數增長,以前的家庭副業變成了主業,現在甚至到半夜都會接到訂單。”安寶康說。
在電商助力下,草柳編織讓全村不同年齡段的村民都有了家門口就業的機會,還吸引來了不少外地來創業的青年。
安寶忠介紹,年齡六十歲以上的村民主要做手工編織,四五十歲的村民干鄉村物流、產品包裝、開實體店,“80后”“90后”成為網店店主的主力軍。
目前,在這個有1700多戶村民居住的村莊,有800多戶開起了淘寶網店,灣頭村也是中國最早一批“淘寶村”之一。目前,中國24個省市區都有了淘寶村,淘寶村規模達到2118個。
農村電商的興起,為廣大鄉村的振興提供了活力。談起這幾年村里的變化,安寶忠說,最突出的是經濟收入增加了,原來村里沒有幾部車,現在村里價格幾十萬元的車都不鮮見,做電商的年輕人在縣城都買了房。
安保康見證了灣頭村通過產業發展帶動人居環境取得的顯著改善,這些年來,村路硬化了、街道明亮了、電網健全了,幼兒園和公園也建成了。
“更重要的是村民精神面貌大不一樣,生活有奔頭,家庭變得和睦,鄰里矛盾也少了,現在每天晚上,村里婦女還會一起跳起廣場舞。”安保康說。
2018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公布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文件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
“中國對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一系列規劃,體現其解決農村發展的決心。”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孔祥智說。
據統計,山東常住人口已經突破1億,仍有幾千萬人生活在農村。為推進鄉村振興,山東省在今年提出堅持綠色發展、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等十個方面的重點工作。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成為山東的工作目標之一。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既要讓農村產業興旺、產業富農,改善農民生活條件,也要著力抓好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山東濱州市有關負責人說。
轉自:大眾網
[編輯: 劉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