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西流
如何防范化解校園金融風險,更好滿足在校大學生合理金融需求,是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高度關切的民生問題之一。(3月19日《北京青年報》) 規范校園貸要堵更要疏。首先,對于一些非法校園貸,不僅要叫停,而且要依法嚴懲。同時,加強對網貸平臺的監管,從源頭上防范和化解校園貸風險。再者,應采納人大代表的建議,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開發高校助學、培訓、消費、創業等金融產品,為校園金融開正門。銀監會等三部門的通知為此明確,鼓勵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進一步針對大學生合理需求研發產品,提高對大學生的服務效率,補齊面向校園、面向大學生金融服務覆蓋不足的短板;經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批準設立的機構可根據大學生群體的風險特點,開發既能滿足大學生融資需求,又能有效控制風險的校園金融產品。
特別是,高校應對大學生進行風險教育,讓大學生對網貸風險,有必要的經濟和心理準備,在貸款消費問題上,一定要量力而行。要引導學生端正消費心理,崇尚勤儉節約,在日常消費上不能“寅吃卯糧”。
同時,要培養學生理性的創業意識,引導學生正視貸款創業之不易。有統計顯示,大學生貸款創業成功的比例一直不高,有的地方不過千分之幾,而如果不成功,難免對大學生的心理、學業以及家庭都產生影響。這不僅與大學生本身素質不適應有關,與大學的創業教育不足有關,也與市場環境等大有關系。大學生創業(包括貸款創業)更加理性了,大學生對校園貸的需求也會變得更加理性。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