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日,記者從昌邑市國土資源局獲悉,昌邑市以推進“放管服”改革為契機,積極破解數據壁壘等“瓶頸”,將房屋交易、契稅繳納、不動產登記等環節優化集成,推出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昌邑模式,構建起“前臺統一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運行機制,變“群眾窗口間來回跑”為“數據部門間網上走”,打造出全省最快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20分鐘”的昌邑速度,增強了企業和群眾的改革獲得感。
昌邑市整合國土、住建、地稅、銀行等部門的窗口統一進駐并集中辦公,實現了交易、繳稅、登記事項一次排隊、一套材料、一輪初審、一次受理、一次辦結“五個一”工作模式。辦件信息通過中間媒介二維碼實現“一家采集審核,多家共享使用”,讓辦事群眾一套材料即可打通辦證全程,材料份數更是由原來的22份精簡為現在的10份。
將原來多個部門間業務串聯辦理改為并聯辦理,將交易、契稅由原來的順序辦理調整為與登記受理環節集成辦理,將原本需要三個部門取三次號、排三次隊、遞交三次材料、分三次受理的業務整合為“三位一體”受理業務,實現“一次取號,一窗受理”,至少跑5次變為只跑1次腿,辦結時限由36個工作日縮短為1.5個工作日,審批時限提速95%以上。
延伸“互聯網+政務服務”鏈條,將業務受理環節前置,搭建并完善網上預受理平臺,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就可以網上申請不動產登記,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打造了“互聯網+”新亮點。搭建網上預受理平臺,申請人通過預受理平臺提交材料,工作人員通過網絡、短信多種渠道告知申請人到現場辦理業務,有效避免申請人因材料不齊全不得不往返奔波現象的出現。
硬件設施提檔升級,設置自助查檔機和自助領證柜,群眾可自行查詢不動產情況,憑身份證和手機取件碼領取證書。實行“人性化”服務,開通了EMS快遞送證到家的服務,降低了群眾取證的時間成本。開辟咨詢服務“綠色通道”。針對老弱病殘等行動不方便人員開展上門服務,針對企業急件開通“綠色通道”一天辦結。截止目前,共辦理上門服務3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