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水利廳副廳長曹金萍。
文/圖 半島特派記者 徐杰 李曉哲
水資源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保障,新舊動能轉換離不開水資源的支撐。今年上會,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水利廳副廳長曹金萍建議要構建水安全保障體系、加大對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用地的保障,并建議出臺農村飲用水法律法規、對水利風景區發揮自然保護地功能給予政策支持等。
保障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用地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水利廳副廳長曹金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18年1月3日,國務院以“國函1號文”批準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這是我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試驗區,也是十九大之后獲批的首個區域性國家戰略。“新舊動能轉換離不開水資源的支撐和保障,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也必須提高水資源供給質量和效率。”曹金萍說。
為落實好水安全規劃,曹金萍今年上會帶來了相關建議。其中之一便是關于南四湖、東平湖的蓄水調配權問題。她介紹,南四湖、東平湖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調蓄工程,雖然地處山東境內,但蓄水調配權分別歸屬水利部淮委和黃委,每逢干旱急需調水時山東只能“望湖興嘆”,不利于湖庫水量統籌調度配置效益的發揮。從南水北調供水安全保障、發揮兩湖調蓄作用、雨洪資源充分利用和“近水近用”的原則出發,曹金萍建議在確保防洪、生態安全的前提下,給予山東對南四湖、東平湖一定程度的蓄水調配權;并建議國家按照中線水源區和影響區以及干線保護區生態保護補償轉移支付政策,對南四湖、東平湖區域實行生態補償機制,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穩定。
此外,為加大對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用地保障,曹金萍還建議將水利工程建設用地納入國土資源部土地預審范圍,對占壓基本農田的盡快啟動土地預審;優先保障水利工程建設用地指標和用地需求,國家層面審批的水利工程用地指標由國土資源部保障,省及市、縣層面審批的水利工程用地指標分別由省、市、縣國土部門保障。
應出臺農村地區供水條例 今年上會,曹金萍還關注了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她表示,農村飲水安全關系著基本民生,關系著未來發展,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絕對不能把飲水不安全問題帶入小康社會”,李克強總理強調“要努力讓所有農村居民喝上干凈水”。在鄉村振興戰略中,也明確提出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擋升級。
曹金萍介紹,從2005年國家啟動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以來,全國累計解決了5.2億農村居民和4700多萬農村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工作成效顯著。到2016年底,全國農村集中供水率達84%,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79%,供水保證率達標程度達89.5%,水質達標率連年提高,農村供水的質量和管理顯著改善。但由于我國特殊的國情和發展階段,農村供水仍存在供水規模偏小、供水保證率不高、凈水設施不齊備、入戶率和水質達標率偏低等問題,需要通過立法進一步促進、規范和保障。
曹金萍介紹,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缺乏涵蓋農村供水內容,涉及到農村供水的有《水法》和《城市供水條例》。但《水法》較為宏觀,《城市供水條例》的對象為城鎮,均不適合農村供水的特點,不能有效地規范和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因此,出臺針對農村地區的供水條例,既是規范農村供水建設管理、保障供水安全的需要,也是適應農村供水特殊性的需要。”曹金萍建議,從國家層面盡快出臺針對農村飲用水安全的法律法規,涵蓋農村飲水安全的規劃編制、工程建設、投資融資、水源保護、水質管理、供水設施維護、用水節水等多個方面,同時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進一步保障群眾飲用水安全。
水利風景區“升級”河湖公園 結合著生態文明建設,曹金萍今年上會還帶來了關于發揮水利風景區自然保護地功能的建議。水利風景區以河流湖泊及水利工程為依托,能很好的發揮“保護生態、涵養水源、弘揚文化”等功能作用,成為自然保護地重要組成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典范。然而,我國目前已經頒布的相關政策與文件中,沒有將水利風景區納入自然保護地體系中,不利于未來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完善。曹金萍認為,應將“水利風景區”更名為“河湖公園”,調整完善相關評價標準和導則。
曹金萍介紹,河湖公園能有效保護河湖自然與人文資源,維護與修復水生態,提高水環境承載能力,并發揮統籌生產、生活和生態要素的作用,是具有特殊性質的自然保護地類型。為此,她建議國家發改委、環保部在國家公園體制、自然保護地的頂層設計和實質推進中,將河湖公園納入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規劃與建設中,在相關政策文件中予以明確并給予支持。同時,建議國家發改委設立河湖公園建設專項資金,重點用于河湖公園的水環境綜合治理、保護水資源、修復水生態、維護水工程、弘揚水文化等方面的建設。
[編輯: 張珍珍]
相關專題:
2018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