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2月26日消息 近日,在央視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中播出了名聲遠揚的青島嶗山大饅頭。市民們紛紛點贊,家門口最喜愛的美食上了央視最有名的美食紀錄片,大家感到十分驕傲和自豪。
現場制作大饅頭
王哥莊大饅頭
蒸出“非遺”大饅頭,百姓腰包鼓了 說起青島大饅頭,人們最先想到的便是嶗山王哥莊大饅頭,在王哥莊這片依山傍海的美麗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巧女俊媳婦們傳承發揚著富有濃郁地域文化特色的面塑技藝,做出了“王哥莊大饅頭”這一遠近聞名的品牌。王哥莊大饅頭至今已有500余年歷史,專供面粉+嶗山水+手工揉+鐵鍋蒸+木柴燒+傳統工藝,塑造了有顏值、有靈魂、高品質的王哥莊大饅頭,書寫了雖不產小麥,卻能做出“非遺”饅頭的傳奇。2015年,嶗山面塑成功入選青島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成為市級“非遺”。
2016年7月,阿明饅頭店李海青被選派參加了“中國非遺美食世界行(法國)系列活動”,擔任了“世界和平公益愛心晚宴”的宴會主理,并斬獲“中國非遺美食(巴黎)國際邀請賽”金獎,使大饅頭走向了國際舞臺。除此之外,王哥莊街道參加了“第五屆中國民間工藝品博覽會”及“山東省首屆非遺產博覽會”,連續三年參加了“青島國際啤酒節”、“全國特色產品展覽交易會暨年終(青島)訂貨會”等各種展會,除了受到全國人民的紛紛關注,央視2套《第一時間》欄目、7套《農廣天地》欄目,《中國日報》、新華網、人民網等也都對王哥莊大饅頭進行了多次專題報道,花樣多、顏值高的大饅頭受到了各地游客的歡迎,如今,王哥莊大饅頭產業已成為助力居民增收致富的有力引擎。
王哥莊大饅頭
王哥莊大饅頭
政府層層把關,確保吃出“健康口碑” 近年來,借助資源與區位優勢,王哥莊街道通過一系列措施充分挖掘大饅頭產業致富潛力,保障大饅頭產業健康長遠發展,將大饅頭打造為王哥莊的“第一張名片”。
王哥莊街道現從事大饅頭生產銷售的加工戶近200家,已通過SC認證的企業有十家。街道實行了“三個統一”規范生產安全,筑牢大饅頭產業發展質量的硬基礎。一是統一辦理健康證,王哥莊街道投入資金,統一為王哥莊大饅頭等特色產品加工從業人員統一查體辦理健康證,以確保大饅頭的生產安全;二是統一面粉、酵母,王哥莊街道專門邀請了有關面粉企業研制不含任何添加劑的王哥莊大饅頭專供面粉,區街兩級財政共投入400萬元用于王哥莊大饅頭面粉補貼,并將酵母納入統購補貼,全面規范了大饅頭生產原材料;三是統一行業標準,王哥莊街道邀請了嶗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舉辦了“王哥莊特色產品生產規范培訓班”,制定了《王哥莊街道大饅頭補貼面粉酵母申購補貼程序試行辦法》,著力提高王哥莊大饅頭產業發展的軟實力。
在推介形式上王哥莊街道也是不斷創新,通過“政府搭臺、商戶唱戲、居民受益”的形式使王哥莊大饅頭走入千家萬戶。在2017年王哥莊街道舉辦的第九屆花樣饅頭大賽上,鼎盛香饅頭店憑借160斤的“饅頭王”《龍鳳鴛鴦》摘得金獎,在王哥莊街道舉辦的兩屆王哥莊名優特色農副產品社區巡展活動中,從1000多家商戶中精選產生的20余家商戶帶去了王哥莊大饅頭、嶗山茶、海水豆腐、甜曬魚、海參、蝦米等特色農副產品,受到市民高度追捧,特產一度被搶購一空,“王哥莊”金字招牌走紅全國。
王哥莊大饅頭
融入傳統民俗,做有“顏值”的花樣饅頭 在保留傳統工藝的基礎上,王哥莊的能工巧匠們精雕細琢,做出了“靈魂”與“顏值”兼備的花樣饅頭,受到廣大市民與游客的喜愛。“我們的花樣饅頭都是根據不同的節日寓意,結合當地的傳統習俗和客戶的具體需求進行“私人訂制”,爭取做出每款都不一樣的花樣饅頭?!本孟銏@饅頭店荊長艷介紹說,“平時做的最多就是人們結婚、生子、老人過壽使用的,有龍鳳呈祥、老虎、頂柱、燕子、壽桃、鎖、圈等。”近年來,王哥莊花樣饅頭系列產品不斷豐富,在與時俱進中傳承了濃濃的民俗味。其中,福祿壽喜、十二生肖、綠茶及雜糧饅頭等最受歡迎。
觸網銷售,王哥莊大饅頭火爆線上線下。目前,王哥莊街道已建立了電商服務中心,在社區設立了電商服務站,并獲評“青島市電子商務示范鎮”。除此之外,王哥莊大饅頭已在市內佳世客、利客來等大型購物商場及諸多中小型超市實現供貨,同時大饅頭已入駐社區、小區設立專賣,另外設立了各區市總代理。王哥莊大饅頭已銷售到全國各地包括港澳臺,以及美國、韓國等國家。年前,春節訂單更是讓商戶們通宵的忙,“進了臘月門兒訂單就開始一個接一個,一個半月的時間訂購出將近150噸饅頭,使用面粉4000多袋,產值達到150萬元?!倍κ⑾沭z頭店何安強說,“年前我們一直組織工人在加班加點的干,經常熬通宵,飯也顧不上吃,親戚好友都來幫忙,光禮盒就訂出2萬多箱,忙的不亦樂乎。”久香園饅頭店荊長艷告訴記者。2016年的時候,王哥莊大饅頭就產值近億元,在過去的2017年,王哥莊大饅頭年產量將近15000噸,再次創造出“億元”奇跡,解決剩余勞動力約3000人,真真正正的為當地老百姓開出了一條致富大道,也讓老百姓的日子像王哥莊大饅頭一樣紅紅火火,蒸蒸日上。
通訊員 招婷婷 記者 梁湘
[編輯: 王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