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楊玉龍
記者近期在北京、廣東、浙江、河南等地調研發現,因使用便捷、作案隱蔽等特點,一些第三方支付平臺就像一個龐大的“資金池”,已成為電信詐騙團伙套取、漂白非法資金的“綠色通道”,其監管上存在的漏洞給警方及時凍結被騙資金和偵破案件造成障礙。(1月23日《經濟參考報》) 互聯網移動支付,給人們帶來了便捷,也同樣帶來了一定的支付風險。作為非銀行的第三方機構,本是用來方便用戶的,然而有時卻會成為電信詐騙資金流轉的一條“綠色通道”,這無疑令人擔憂。這也印證了一個事實:某些第三方支付平臺管理混亂,監管有待加強。比如,據媒體調查發現,一些第三方支付平臺為拓展市場,不落實賬戶、交易實名制,濫發POS機,個別第三方支付平臺網絡系統建設嚴重滯后,甚至無法查詢平臺準確交易信息、商戶和交易者身份,這些都給詐騙分子提供了便利條件。
切斷這條詐騙“綠色通道”,需要做好技術防范。比如,央行就曾發布《關于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要求加強賬戶實名制管理、轉賬管理、銀行卡業務管理,強化可疑交易監測,健全緊急止付和快速凍結機制。對此,需要抓好落實,真正筑牢資金支付安全防線。
有效的監管不容缺失,第三方支付有監管才有未來。另外,對詐騙行為須依法打擊,對案件偵辦中存在的掣肘問題進行紓解,比如,據警方表示,在調查涉及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詐騙案時,查詢手續繁瑣且各地配合協調能力不足,查詢要求苛刻,反饋周期長,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偵查破案效率。因此,各方應為警方偵辦案件提供良好的外部保障,讓不法分子早日落入法網。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