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過去的2017年,青島金融界可謂“風起云涌,精彩紛呈”。這一年,青島連續3次躋身“全球金融中心”前50名;這一年,成功入選“最受國際關注中國投資城市”;這一年,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呈現出提質增效、穩中向好的態勢,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新增金融機構13家
1月8日,青島金融辦發布了2017年青島金融工作的相關數據。2017年前三季度,金融業實現增加值487.6億元,增速(8.4%)高于全市GDP增速(7.5%)0.9個百分點;金融業增加值占GDP和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6.1%和11.2%。全市金融業實現全口徑稅收101.4億元,同比增長5.1%。前11個月,新增貸款1421.6億元,實現保費收入370.2億元,均超過2016年全年,均居全省首位。前11個月,證券經營機構累計實現交易額32733.1億元,同比增長10.2%。
此外,全市首家金融租賃公司——青銀金融租賃公司和首家民間融資登記服務機構——青島藍海民間融資登記服務中心正式開業,青島財富產品交易中心完成設立。新增金融機構13家、地方金融組織8家,總數分別達到242家和126家,形成了銀行、證券、期貨、保險、財務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協調發展、結構較合理、功能較完備的現代金融組織體系。
連續第2年新增上市公司5家
2017年,青島金融辦會同中央駐青金融管理部門等制定《關于深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支持全市新舊動能轉換的指導意見》,圍繞貨幣信貸、金融創新、資本市場、保險保障、財政扶持等方面,出臺27項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會同人民銀行青島市中心支行開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銀企對接專項行動”,組織銀行機構走訪全市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創新企業、民營企業、外貿企業等重點企業3638家次,達成融資協議635.3億元,帶動新增貸款再創新高,基礎設施行業、先進制造業和綠色產業貸款分別新增292.3億元、147.6億元和172.1億元。制定《關于促進青島銀行和青島農商銀行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的指導意見》,引導地方法人銀行大力支持本地小微企業和實體經濟發展。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達到92.4% ,涉農貸款余額達到2974.3億元,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和民間資本管理公司的“涉農”和小微企業業務占比分別達到94.7%、86.7%和82%。
青島市連續第2年新增上市公司5家,全市上市公司總數達到43家;新增新三板掛牌公司22家,總數達到114家。
舉報非法集資最高獎勵100萬元
去年,青島市出臺了《青島市非法集資風險監測管理工作暫行辦法》,并出臺了《青島市非法集資案件舉報獎勵辦法》,提高舉報獎勵標準,最高100萬。
為全面壓降不良水平,青島金融辦會同青島銀監局指導各債權銀行在債委會統籌組織下,先后召開12次協調會,研究企業重組、不良處置等問題;充分發揮資產管理公司專業化作用,組織銀行機構與資產管理公司雙向對接,提高不良資產處置效率;壓實區市屬地責任,充分利用市和區市兩級轉貸引導基金、政策性擔保公司等平臺和資源,全力防范信貸風險。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不良貸款率扭轉了年初上升態勢,穩步降至2.0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55%)0.54個百分點。
◎2018年金融工作怎么干?
2018年,全市金融將以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財富管理試驗區建設為抓手,以建設面向國際的財富管理中心為目標,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扎實開展各項工作,為把青島建設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時尚美麗、更加獨具魅力貢獻金融力量。
金融安全方面,青島將建金融監管信息共享平臺,加強協同監管、信息共享,合力將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發揮“青島國地稅合作信息共享平臺”作用,促進金融監管部門和市國稅局、市地稅局信息溝通,使金融監管部門及時掌握納稅出現異常的企業名單,提高風險捕捉和預警能力。
2018年,將繼續培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源頭活水。在創新銀行機構服務模式,提高服務的普惠度、覆蓋面和便利性,保持新增貸款規模較快增長態勢的同時,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引導法人金融機構堅持回歸本位、植根當地、規范發展,突出特色,完善服務。搭建保險資金運用平臺,擴大保險資金在青島市的運用規模。大力推進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專利權質押貸款保證保險試點和建設工程綜合保險試點,開展特色農產品保險和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推動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推廣政策性“保險+期貨”試點成功經驗,利用金融市場對沖農產品價格波動風險。深化金融改革方面,把握國家金融改革創新方向,一方面用好用活已有政策,另一方面借助財富管理試驗區平臺,再爭取一批先行先試政策。努力再達成一批重量級合作,再培育聚集一批優質金融機構,再引進一批優秀金融人才,助推面向國際的財富管理中心建設。
落實好支持金融機構發展、人才落戶和金融創新各項政策措施,提高對金融機構和金融人才的吸引力。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減少審批層次和環節,簡化金融機構設立各類手續,不斷提升對金融機構、地方金融組織和相關中介機構的政務服務水平。積極拓展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國際知名金融中心的合作,拓寬合作領域和方式。充分利用各類國際會議和展會平臺,進行宣傳推介,提高影響力和知名度,持續引進境外金融資源。通過舉辦論壇、研討會等活動,吸引金融和財富管理行業的專業人士前來交流,營造金融和財富管理發展的濃厚氛圍。
城市信報記者 王川 實習生 項皓
[編輯: 劉曉明]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