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1月9日訊 1月8日上午,濟南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在山東會堂召開。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忠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今年濟南市將繼續聚焦群眾需求和關切、辦好18件民生實事,努力打造有溫度的城市。
一、打通丁字路、瓶頸路27條。打通丁字路瓶頸路27條,提高路網密度,改善交通擁堵狀況。(市城鄉交通運輸委負責)
二、城區山體公園建設和山體綠化提升。開工建設城區山體公園20處,山體綠化提升35座。(市林業和城鄉綠化局負責)
三、建設空氣質量微型監測站。建設空氣質量微型監測站2000個,實現對空氣污染的快速預判、準確分析和及時報警,保衛“泉城藍”。(市環保局負責)
四、老舊小區整治和加裝電梯工作。整治改造老舊小區472個、749.8萬平方米,惠及居民10萬余戶。推進符合條件的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政策實施。(市住房保障管理局負責)
五、提高供水質量。實施城區飲用優質地下水工程,在具備條件的校區開展優質地下水飲用試點,采取多種形式讓越來越多的市民喝上優質地下水。完成城區供水低壓片區管線升級改造6處。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對部分農村水源、官網等公共供水工程進行提升改造。(市城鄉水務局負責)
六、改造城區道路積水點10處。對濟微路、北壇南街、零點立交等10處道路積水點進行改造,完善雨水管道等排水設施,對淤積管線實施清淤疏浚。(市城鄉水務局負責)
七、公交線網優化。大力推進公交管理改革,建立政府購買服務機制,推動公交線網優化。新開通BRT線路3條,開通及優化公交線路20條,新增、更新清潔能源公交車1000輛,加大公交場站建設力度,提高公共交通分擔率。(市城鄉交通運輸委負責)
八、開工建設學生集中就餐場所50處。開工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集中就餐場所50處。(市教育局負責)
九、母嬰設施及公益性幼兒園建設。在全市經常有母嬰逗留且建筑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或客日流量超過1萬人的交通樞紐、商業中心、醫院、旅游景區及文化娛樂等公共場所,設立母嬰室100處。向全市0-3歲嬰幼兒母親贈送《0-3歲嬰幼兒科學喂養工程》書籍,并通過APP客戶端推送嬰幼兒科學喂養知識。開工新建改擴建普惠性幼兒園50所。(市衛計委、市教育局負責)
十、建設農村社區服務中心126處。建設完成農村社區服務中心126處。(市民政局負責)
十一、新增養老服務設施211處。新增養老服務設施211處。(市民政局負責)
十二、智慧便民服務應用“一點通”工程。整合政府和社會相關數據、信息資源,實現社保實時查詢、公積金繳存明細查詢及排隊提前預約、護照辦理、車輛違章查詢、駕駛員記分查詢、公交車到站信息實時查詢、不動產權證預約辦理、個稅查詢與申報等20余項便民服務和市內三甲醫院預約掛號、生活繳費、疫苗接種、智慧誘導停車等40項便民應用通過愛城市網APP實現查詢與辦理功能。(市經信委負責)
十三、免費產前篩查。為濟南市夫婦雙方至少一放具有濟南市戶籍,孕15周-20周6天、預產年齡小于35歲的孕婦(根據國家產前篩查技術規范有產前診斷指征的孕婦除外)提供免費產前篩查服務。(市衛計委負責)
十四、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2018年4月1日起,將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596元/月提高到616元/月。將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4277元/年提高到4928元/年。(市民政局負責)
十五、職工醫療保險二次報銷。在一個醫療年度內,參保人發生的住院、門診規定病種醫療費用,經職工基本醫保報銷和大額醫療費救助后,個人累計負擔超過1.2萬元以上的合規醫療費用在給予二次報銷:1.2萬元-20萬元報銷60%、20萬元-40萬元報銷70%。(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
十六、發放80-89周歲高齡津貼。自2018年1月1日起,為具有本市戶籍,年齡80-89周歲,無離退休金的老人每人每月發放100元。(市老齡辦負責)
十七、促進就業創業。實施巾幗就業工程,依托陽光大姐家政服務公司,培訓婦女2.3萬名,安置婦女就業17萬人次。根據就業援助補貼標準調整的規定,結合濟南市最低工資標準和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出臺補貼標準調整方案,提高就業困難人員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標準,加強零就業家庭幫扶力度,確保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實施創業政策精準扶持,年內落實5000戶個體工商戶創業補貼。(市婦聯、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
十八、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為全市3萬名有康復需求的持證殘疾人和殘疾兒童實施精準康復服務,康復服務率達80%以上。(市殘聯負責)
(據新銳大眾報道)
[編輯: 張珍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