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傳統產業該如何轉型升級?大數據里蘊含著怎樣的商機?新零售的核心是什么?政府數據公開將如何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在22日舉行的2017山東經濟新動能發展高峰論壇上,來自政界、商界、學術界的領袖大咖以“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主題,共同為山東企業健康高速成長出謀劃策,激活山東經濟發展新動能。
圖為出席論壇專家,從左至右為阿里巴巴集團數據委員會主席朋新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影,浪潮集團執行總裁、CTO王柏華,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陳文進 張中攝
賈康:傳統產業升級 需要更開闊的觀察 在此次論壇上,財經專家、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從制度創新這個層面切入,探討了動力機制轉型和傳統產業轉型的問題。賈康認為,我國的工業化、城市化仍大有潛力,由此決定了傳統產業前景依舊非常可觀。
對于傳統產業的升級,賈康認為需要有“更開闊的觀察”。在互聯網時代,人類的基礎需求并沒有太大改變,而我們所謂有效產能、有效供給,就要適應人群的需要。
“所有的人群可以分成四種,老人、小孩、男士、女士。每一類人,都能看到我國傳統產業轉型的巨大潛力。”賈康表示,就老年人來說,養老無疑是最大的需求。就養老產業來說,中國已經出現了很多創新,例如居家養老等。而這些,其實都是傳統產業概念之下的創新。
對于孩子的需求,賈康以玩具產業來說。“全世界80%以上的玩具是在東莞周邊生產,但你能叫得上名字的有幾家?”賈康介紹,多年以來,讓芭比娃娃這樣的企業牢牢占據價值鏈微笑曲線的兩端,中國企業只能處于價值鏈低端。未來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玩具品牌,應該是當務之急。
愛美是女性的天性,不可缺少的自然是化妝品和時裝。和玩具產業面臨的問題相似,中國也缺少知名的化妝品品牌。“中國目前存在的十幾家化妝品企業,只要有一兩個國際知名品牌,整個行業就會大不一樣。
王柏華:開放政府數據 可以撬動社會監管 在本次論壇上,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柏華主要就企業、政府上云,政務、工業互聯網及數據公開等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王柏華認為搞大數據,首先利用好的應該是政府數據。“政府數據和社會數據是8:2的關系,政府能否利用好自己的數據,直接決定未來一個地區的競爭力。”他解釋,過去招商是以地招商,然后環境招商。“我們建議未來是以數招商,因為未來大數據,包括數據資源和數據環境將成為重要的資源。”
王柏華以稅務局的發票為例,同樣一臺蘋果筆記本電腦,有些企業開發票開的是筆記本,有些企業開的是電腦,有些企業開的是“蘋果”。如果編碼都不統一,任你人工智能再強大,也計算不出來。“不管政府還是企業搞大數據,首先要進行數據治理,不進行數據治理沒有價值。如果我們的稅務數據都治理好了之后,它可以摸準我們整個中國經濟的脈搏。
同時,王柏華也在論壇上呼吁政府開放數據,并認為這會撬動我們的社會監管力量。“現在學校周邊的小飯桌良莠不齊。如果有一款軟件,將政府備案的小飯桌的名稱地址公布給老百姓,家長就可以找到小飯桌。而對那些沒有公布的小飯桌,家長就知道他們并不正規,時間一長,小黑桌就開不下去了。”通過這樣的方式,政府公開數據,讓更多的社會力量介入監管,減輕了政府負擔,還能增強社會治理水平。
張影:“新零售”的核心 在于效率 “新零售”的概念提出后,各界對它有很多不同的解讀,就像哈姆雷特一樣,一萬人心中可能就有一萬個新零售。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影則認為,不能脫離生產來看新零售,企業流程的數據化,與外部消費數據的結合,才是供給側改革提高效率的關鍵。
張影提到,從核心上來講,新零售是個生產概念,而不是簡簡單單的零售。
在新零售時代,零售從有人變成了無人,這是個非常重要的變化。實際上,零售是一個鏈條上的切面,這個鏈條從產品設計開始,末端才是消費者,這中間要經歷產品設計、生產、流通、購買,然后才是消費,其中還要經歷金融等等。
張影說,新零售,包括供給側改革,需要回答的關鍵問題是,要在什么時候供給什么樣的產品,給什么樣的人提供什么樣的產品。
如何能在恰好的時間,把恰好的商品供給到消費者面前?這就需要生產數據與消費數據相連通。在這個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將企業數據流程化。傳統的生產方式讓生產很大程度上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造成效率低下,而當企業的庫存、生產管理等都數字化后,企業的內部數據跟外部的需求數據進行對接,就很容易判斷該怎么進行資源分配,甚至決策可以變得自動化。
朋新宇:用好大數據 讓你發現新商機 “有了數據才讓你的創新變得有推動力、有抓手,同時你才能驅動更多的創新再發生。”阿里巴巴集團數據委員會主席朋新宇在高峰論壇上提到,“數據+”的時代已然到來,數據孕育著新未來,大數據的運用,讓你發現新的商機、新的方法、新的渠道。
朋新宇提到,2015年,通過大數據分析,阿里發現洗碗機的需求將要爆發,但是還沒有爆發。“有一些單身青年,在他們自己的小公寓里,既不想用那么笨重的洗碗機,又不想自己洗碗,有沒有一種迷你的、粉色的洗碗機?”當阿里發現這個需求之后,就與某大牌做市場培育。經過一年的研究發現,這些需求被創造,同時被更大地放大。到2016年,這個品牌的洗碗機在市場上增長了1900%。
“數據不是權力,數據應該是服務。”朋新宇提到。
對今天的大數據來講,其實已然形成了“數據+”。大數據是用來服務的,那么大數據到底怎么和業務相連接?
“數據+健康”,大數據分析發現,90后也關注脫發了。印象中,90后還是一天到晚沉浸在打游戲中的年輕人,但是數據卻告訴我們,90后也在搜索植法、防脫發。對于做這些生意的商家來說,他們就可以設計出針對這一特定群體的生發產品,這就是新的商機。(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高寒 張玉巖)
轉自:大眾網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