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嶺山社區科普館面積50余平方米,內有科普展臺和科技演示器具40余種,是海倫路街道唯一一處社區科普館。北嶺山社區在轄區內努力營造學習科學、相信科學、依靠科學的良好氣氛,結合社區實際,立足社區資源優勢,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探索深化社區科普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充分利用社區科普館資源,初步形成了具有社區特色、自成體系的社區科普工作模式,提升了社區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一、領導重視,組織機構健全
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提倡科學方法是貫徹“科學發展觀”思想的重要實踐,也是社區科普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具有較強的科教興社意識,在社區中選出一些文化程度高、熱心科教事業的社區成員和居民代表組成社區科普宣傳員和科普志愿者服務隊,構建了社區科普工作隊伍,有效地保證了社區科普館及科普工作的開展。
二、強化科教意識,加強陣地建設
北嶺山社區是發展成熟、人口集中、居住穩定的小區,小區設置的宣傳欄為社區開展科普宣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強化社區居民的科教意識,確保社區科普活動陣地更好地發揮作用:一是對社區內大小宣傳欄、宣傳牌做好更新,豐富科普宣傳欄、健康教育宣傳欄、計生宣傳欄的宣傳內容;二是充分利用社區配套的投影機、各類書刊、雜志等科教用品,全天候向社區居民開放社區科普館,使社區居民經常自我“充電”,豐富科學知識,及時獲得新的科普信息,為普及居民科學知識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搞活動,重效果,切實做好對青少年群體的科普教育工作。
社區積極發揮社區科普宣傳員和科普宣傳志愿者的作用,充分利用社會各方資源,依托轄區科技館、文化廣場、市民學校、社區人口學校等場所,舉辦科普講座、放映科普影片以及優生優育、預防艾滋等科普資料,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社區科普大學每年舉辦健康教育、計生、消防、暑期教育等科普課程10余節,組織科普宣傳、文藝演出等科普宣傳活動5場次,參與群眾達1500余人次。社區將科普館向社區少年兒童免費開放,并配備社區工作者進行講解,不斷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
市北區海倫路街道北嶺山社區科技館迎來小小參觀者
市北區海倫路街道北嶺山社區流動人口子女參觀社區科技館
多年來,北嶺山社區扎實有效地開展了一系列科普宣傳和教育工作,贏得了社區居民群眾的好評和認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北嶺山社區將克服薄弱環節,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不斷深化工作內涵,使社區科普館發揮更大作用,為社區居民增長科普知識。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