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花鎮 紅花鎮位于郯城縣最南部,與江蘇東海、新沂兩縣(市)毗鄰,素有“山東南大門”之稱。全鎮轄12個社區55個行政村,7.2萬人,總面積128平方公里。這里,綿延起伏的馬陵山狀如奔馬、橫貫全境,蜿蜒曲折的古沭河形似玉帶、穿心而過。“三路兩道”(京滬高速公路、龍海鐵路、膠新鐵路、205國道、310國道)交通網縱橫交錯。其中,京滬高速公路在境內開通的“魯南第一出口”(紅花埠出口),更為紅花的發展打開了便捷的通途。
望海樓大奶奶廟。
霞光初映黑龍潭。
紅石海景觀。
文/圖 郯宣
紅花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雄厚。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黑龍潭遺址”、齊魏馬陵之戰古戰場——馬陵古道、大教育家孔子登樓望海的孔望山望海樓、乾隆皇帝下江南駐足紅花埠驛站等名勝古跡繁多,并有“小三峽”、“仙人橋”及“郯城八景”之稱的“由吾仙洞”等諸多自然景觀,其中,望海樓四季慢城旅游景區開發正緊鑼密鼓、快速推進。中國結藝特色文化產業獨樹一幟,有機蔬菜暢銷全國、優質稻米飄香海外。山花生、山地瓜、優質林果、香玉米等特色農產品資源優勢不斷彰顯。
旖旎的自然風光,便捷的交通區位優勢,濃郁的風土人情,突出的文化旅游資源,田園式的生態環境,強勁的發展勢頭,使紅花成為蘇北魯南最富魅力、最具經濟活力和創業的“風水寶地”。該鎮先后榮獲“山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市級特色產業鄉鎮”、“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山東省平安創建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
紅花鎮地處沂河、沭河沖擊平原,土質肥沃,水源豐富,發展蔬菜產業條件優厚,近年來,該鎮充分利用這一獨特的資源優勢,積極鼓勵引導廣大農民,因勢利導,大面積發展蔬菜產業,增加經濟收入。制定實施了“東部沿山一萬畝花生為支柱,西部沿河兩萬畝蔬菜助農富”的特色農業發展戰略。全鎮有機蔬菜年復種面積達8萬畝,中高檔冬暖溫室大棚近2萬個,蔬菜年產銷量達4億公斤,交易額3.2億元。西紅柿、甘藍、菜花、毛豆、黃瓜、冬瓜、西葫蘆、萵苣等20多個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優稀特蔬菜產品,被國家食品發展中心定為A級綠色食品,熱銷全國各地,上世紀90年代末,該鎮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2011年被全國綠色產業促進委員會授予“全國綠色農業科技推廣示范鎮”榮譽稱號。
提及特色文化產業,留給人們印象最深的就是紅紅火火、千姿百態、五顏六色的紅花中國結。該鎮中國結以其獨特的東方神韻、多彩的造型奇觀,體現了當地民俗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結藝成為紅花鎮乃至周邊鄉鎮和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一道亮麗彩虹。
該鎮從弘揚中華民族先進文化戰略高度著手,鼓勵引領當地農民發展“中國結”產業信心十足,把發展“中國結”產業作為踐行科學發展觀,打造文化科技品牌,拓寬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渠道,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措施來抓,堅持以政策激勵、優質服務為起點,成立了中國結編織協會,組建了中國結發展服務中心。每年推廣一批發展傳統手工藝產業的先進典型,隆重表彰一批對“中國結”等手工藝產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勞動模范。
自2014年以來,該鎮連續舉辦了三屆中國結藝品編織技能大賽,并把分散的家庭作坊式的生產集中起來,整合現有資源,組建大型集團公司。通過創辦中國結產業集團,拓寬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經營路子,并采取“市場+龍頭+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集生產、加工、展銷于一體,拉長“中國結”產業鏈條,啟動全鎮結藝編織助農增收致富工程,打造“中國結”生產特色小鎮品牌,搶占中國結文化產業發展制高點。
紅花中國結不僅是該鎮的文化產業,也是當地乃至周邊百姓創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一面金字招牌,浸潤到濃濃的鄉土文化之中。在新興的電子商務和傳統的品牌效應雙重促動下,目前已擴展到全鎮55個行政村1200多個農戶。形成“中國結”生產專業村50個,專業戶9000多戶,共有大型工藝品廠10家,從業人員近5萬人,年創產值1.2億元,今年1月至8月該鎮中國結銷售總量達1200萬件,實現銷售收入8150萬元,同比增長16.2%。
●紅花鎮竭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隨著各地旅游事業的大發展、大提速,紅花鎮充分發揮黑龍潭、望海樓景點奇觀優勢,竭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其中,大尚莊國際慢城旅游開發項目由上海房德集團新投資5000多萬元打造以慢生活為主題的各種游樂休閑體驗項目,水上樂園、高山滑索、陽光沙灘草坪、6公里環山火車道和引進新加坡的山道滑坡等10多個旅游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向前推進,同時精心打造了百畝花海婚紗攝影基地和山頂游客服務中心咖啡屋及讀書屋,使游客在體驗慢生活的同時,全面觀賞望海樓風景區國內獨有的丹霞地貌紅石海,傾聽望海樓古今傳說,并記錄下望海樓如今的巨大變化。
正在建設中的國際慢城商業街是由浩宇置業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興建的精品商業街,建筑面積12000平方米,二層仿古式。今年年底前將完成主體工程建設,2018年1月投入使用,預計可容納100家商戶。
掃碼觀看紅花鎮視頻
[編輯: 張珍珍]
相關專題:
青島郯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