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對于家住市北區的劉芳(化名)來說,真是糾結、痛苦 ,夾雜著焦慮、擔憂,卻最終守得云開見月明,感受到了滿滿的溫暖和幸福的一年。這一年里,從年初時擔心孩子沒學上,到孩子最終上了青島陵縣路小學隨班就讀,劉芳覺得看到了生活的曙光?!耙恢睋膶W校不收他,那種焦慮和痛苦 ,跟當初確認兒子是自閉癥的時候一樣一樣的”,劉芳說,“近年來我們一共收了三個自閉癥孩子,雖然對于學校和老師來說,意味著要做更多細致入微的工作,甚至要承擔風險,從頭學起,但是對孩子和家庭來說,卻是實實在在的好事,為家庭解困,為孩子的將來提供更多的可能”,陵縣路小學校長管彥莉告訴記者。
一所小學校收了三個自閉癥學生
原來,從2015年開始,青島陵縣路小學就開始嘗試接收特殊兒童隨班就讀,“我們學校不大,又處在老城區,隨著這些年不斷的發展,越來越獲得周邊群眾的認可,入學兒童越來越多,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也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竭盡所能地努力創設更好的教育環境,在我們能夠承受的范圍內,接收條件符合的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就是其中的一項”,管彥莉說,在接收第一名自閉癥兒童的時候,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學校專門配備了耐心、細致的老師,并提前跟全班家長做好溝通,贏得了家長們的支持和認可。
陵縣路小學還跟接收自閉癥幼兒的教育機構聯系、探討、取經,既讓老師們做到了心中有數,面對自閉癥兒童不同與常人的舉止和言行時,能夠有適當的應對和引導,也不斷地跟家長溝通,學校和家庭形成合力,為了讓孩子享受到更好、更有益處的融合教育而密切配合。截止到目前,陵縣路小學已經接收了三個自閉癥兒童,學校結合自身實際,一年收一個,穩扎穩打,并不斷地積累經驗,將特殊兒童隨班就讀這項工作做得扎實有效。
自閉癥兒童隨班就讀幾個月就有新變化
自閉癥兒童的媽媽劉芳說,自己的兒子是在五六歲的時候確認是自閉癥的,“以前有人提醒過我,但是從心理上我是非常排斥的,總覺得孩子會好起來的,所以貽誤了最佳康復期”,所以開始做康復治療的時間有些晚,等到孩子到了7歲以后,自閉癥康復機構就已經不收兒子了,作為一名母親,她徹底陷入了慌亂,那種痛苦和焦慮常人難以體會。
聽說有公辦學校隨班就讀這一說法以后,她就開始了新的努力。在記者看來,劉芳已然成了半個自閉癥兒童教育專家,她懂得兒子的行為背后是什么想法,做出什么舉動、說出什么話的時候是何目的,更讓劉芳覺得欣喜的是,兒子在上了陵縣路小學一年級以后,有了不小的變化,“他不喜歡算數,但是可以寫字,老師讓他寫十個,他就會寫十個,讓他寫二十個,他也能寫二十個,他知道了規則的存在,知道不能隨心所欲,這就是融合教育的影響力”。在集體生活的熏陶下,劉芳的兒子已經可以做到有樣學樣了,班上的同學都在認真寫字的時候,他知道不能隨意走動,不能大聲說話。
“孩子的眼神也比以前好了”,劉芳說,其實,兒子的自閉癥不算特別重的,當初剛剛送進自閉癥康復機構的時候,眼神是可以看人的,但是,當他在自閉癥康復機構待了一段時候以后,發現小朋友們都互相不交流,沒有語言也沒有眼神,兒子也漸漸地開始不再看人,“你跟他說話的時候,他就會馬上低頭”,這讓劉芳覺得很揪心,隨后一家從事自閉癥兒童融合教育的幼兒園接收了孩子,如今孩子上了陵縣路小學,“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包容他,也有幾個同學很有愛心,愿意了解他,愿意陪他玩,孩子的笑容和眼神又一點一點地好起來了”。
市孤獨癥教育專門學校明年開始招生
校長管彥莉和帶班老師在跟劉芳交流的時候,溝通了孩子的日常,并向家長了解了希望學校給孩子提供哪些更好的教育環境以及一些具體方法,管彥莉還針對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跟家長共同探討應對策略,比如自閉癥兒童青春期的問題,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地表達喜歡,以及為孩子創設更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等,這讓劉芳覺得生命中有了得力的盟友,不再像以前一樣孤立無援。
其實,作為自閉癥兒童家長的劉芳只是特殊兒童家庭的一個代表,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自閉癥及其他特殊兒童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和成長環境。目前,本市在校的各類殘疾兒童少年共1974人,隨班就讀人數1271人,送教上門人數為907人,七類殘疾兒童入學率為98.3%。
記者從市教育局獲悉,2015年以來,本市就大力推進送教上門、隨班就讀、醫教結合三項改革,多措并舉為全市開展特殊教育三項改革提供政策保障。2011年開始,本市就對特教學生在校生實施全免費。2017年開始,中等以下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經費不低于當地普通初中生的10倍,孤獨癥、腦癱兒童不低于12倍。在加強隨班就讀資源教室建設方面,本市一共建有300多個資源教室,城區每個學區片,農村每個鎮街均重點建設一處。青島市孤獨癥教育專門學?!鄭u市晨星實驗學校也將于明年開始招生,這是山東省第一所孤獨癥教育專門學校。在完善特教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本市特教教師津貼已經提高到30%,每年舉辦一期特殊教育校長高級培訓班和骨干教師培訓班。每3年開展一輪特殊教育教師全員培訓。今年由市教育局和青島大學、加拿大女王大學聯合成立的青島心理與精神健康研究院項目已經啟動,屆時將對本市的特教教師進行連續5年的孤獨癥高端培訓。
城市信報記者 郝春梅
[編輯: 劉曉明]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