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8月23日濟南訊 時間不斷向前推移,樓市中的購房群體也經過了一茬一茬的換血,從第一批走入買房潮的70后,到貸款買房成風的80后,再到逐漸成為剛需中堅力量的90后……轉眼間,最大一批90后馬上就要迎來而立之年,很多人已經事業穩定,有房有車。朝氣蓬勃的95后也即將走出象牙塔,準備在職場上嶄露頭角。不知不覺中,樓市購房主力軍已經悄然變為:80后接棒“改善”旗幟,90后進階剛需主力,95后初露鋒芒。
80后變城市中產階級 接棒改善換房旗幟
80后向改善市場進軍這一現象,早在2014年后青島樓市便出現了萌芽。青島一家大型數據機構分析師表示,二胎政策一放開,房子小、不夠住的問題,率先在80后小家庭中爆發。現如今,80后家庭人口增長是必然趨勢,雖然只是從獨生子女到二胎,但因為許多家庭都需要把父母接過來幫忙照顧孩子,兩口之家一下子便變成了三代同堂,原本夠住的房子突然就變得擁擠了。青島鏈家地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80后都逐步進入生育期,家庭人口的增加就需要更大的住房空間,孩子教育又需要學區房,很大一部分經濟條件不錯的80后已經有能力從70后、60后手中接過改善型置業的旗幟。”
吳女士是1984年生人,今年33周歲。她告訴記者生了二胎后,退休的父母從外地趕過來幫他們帶孩子,本來是套三的房子一下子變小了。“談戀愛那會,流行買80㎡的剛需戶型,但我們當時考慮以后換房很麻煩,咬咬牙一步到位買了個100㎡的三居室,現在再看還是小了。恰逢周圍的朋友也刮起了一陣換房潮,大家都準備拼二胎,大家聊的話題都是換套四居室房子,至少要140-150㎡起步。”
本來吳女士和丈夫還規劃著在附近給父母買個小戶型,但老人特別想和他們住在一起,于是就決定此次換個大點的房子。目前吳女士正在市內尋找160平米以上的二手房源,在保證孩子就學方便的情況下,改善全家人的居住條件。
90后接棒剛需主力軍 買房想法出乎意料地“很務實”
有人曾說90后是最個性的一代,他們不熱衷于買房安家,不愿意為了房貸“苦兮兮”的活著。然而當90后真正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之時,他們卻沒有大家想象中那樣“前衛”,甚至表現出非常“務實”的一面,青島中大戶型的售樓處內聚集著越來越多90后的身影。記者從李滄北部一家售樓中心內了解到,目前客戶中超過半數都是90后的“準婚族”。
孫先生是萬科未來城的一名準業主,他的房子將會在后年交房。“要是大學畢業那會兒你問我,我肯定是不想買房的,人生的奮斗才剛剛開始,為什么要啃父母的老本?”孫先生是1990年生人,今年已經27周歲,工作4年后的他,如今工作穩定,收入也不錯,但仍是姑娘眼中的鳳凰男。孫先生告訴記者,曾經的他想靠自己的能力在青島站穩腳跟,但是無奈房價愈來愈高,不得不提前實行購房計劃。“6年前李村附近才8000元/㎡,現在已經20000+元/㎡”,迫于無奈,孫先生在今年6月份拿出自己的存款加上父母的贊助在水清溝成功購房,了卻了一樁心事。
“當初本著愛情至上不要房子的誓言,女朋友一直和我租房子住,但是現在我們要走入婚姻殿堂了,身上的責任讓我不得不面對現實。”小朱和女友談了3年戀愛,去年年底雙方父母見面研究結婚事宜,丈母娘點名要求結婚必須配婚房,否則不同意女兒出嫁。在認真考慮過女方要求之后,小朱還是和家里一起攢出首付,開始了青島看房之旅,經過三個星期的拉鋸式“砍價”,最終在遼寧西路上購得一個套二居室作為婚房。“岳母說的有道理,人不能光為自己著想,租房不僅不利于家庭生活安定,而且以后孩子落戶上學都是大問題,過日子還是得面對現實。”
95后購房新生代登場 受父母影響提早做買房打算
“90后早就不是孩子了,最大的一批已經小三十了。目前我們的客戶群大部分都是90初的,從年齡層上不難看出,原來的80后早就過了而立之年,甚至已經完成了從剛需到改善的轉換,剛剛畢業的95后們也已經慢慢進入購房市場”。金水路一家新盤的置業顧問金小姐告訴記者,早在十年前,就有未雨綢繆的父母為了孩子掃除障礙,提前幫他們鋪好“畢房族”的路,如今這部分群體的人數逐漸在擴大。
宋同學今年9月份才滿21歲,是青島理工大學三年級的在校生,是典型的96后少年。正值暑期,宋同學的父母從老家趕過來和他一起度假,順便來青島考察,準備把買房的事情敲定。談到買房吳同學有自己的看法:“父母在老家都是從事房地產行業的,我從小受他們的影響,對房產投資也挺有興趣的,所以他們說要給我買房,我并不抗拒,畢竟以后我打算在青島工作,買房是非常有必要的。”談話間,記者感覺到宋同學并不像普通的“畢房族”那般,任由父母的安排,只是最后出面簽字確認,他主動參與分析買房的整個流程。
“我們家是外地的,父母對青島各區域的樓市并不是很了解,他家買房,還需要考慮到未來父母來青島居住養老的問題,因此考慮盡量一步到位,想買個120-130㎡的套三。出于對房價的考量,他們已經初步將購房區域選擇在了黃島。跨海地鐵2020年開通,與我交房裝修基本上能同步,入住后即使在主城區上班也特別方便。”宋同學告訴記者,他們宿舍的兩名同學聽說他最近也在籌備買房,父母都是很支持的。
某新盤置業顧問小金告訴記者,在她接待最近接待的客戶中,確實有不少是在青島讀大學的學生。“國家法律規定只要滿足18周歲以上的孩子就具有購房資格了,辦理貸款的話,父母只要作為共同還款人即可,所以越來越多的父母,為了讓孩子畢業以后能順利在青島發展,都搶先下手,他們對于房子的需求,早已成為不折不扣的“剛性需求”。”
濟南90后小伙兒買房記 拒當房奴低價入手小戶型
前些年,當人們一提起房奴,更多想到的還是苦逼的“80后”,而在不知不覺中,最早的一批“90后學生黨”也已經畢業兩三年了,買房結婚,逐漸提上日程。
90年出生的小楊,大學畢業兩年整,目前在濟南一家國企工作,雖然也是土生土長的濟南人,但要強的他還是希望能夠盡量靠自己獨立買套房子。“我也不是富二代,不想給家里增加太大壓力,男兒當自強嘛。”小楊說。
小楊告訴記者,雖然自己這兩年攢了接近有10萬元的存款,但距離完全承擔首付還有一定差距,為了減小父母的壓力,同時也不想自己因為每月的高額房貸還款而降低生活質量,因而他對于所選購房源的要求是,“價格不要太高,戶型可以小一點,但地段要有潛力。”
在區域選擇上,小楊首先想到的是濟南東部,他認為東部更具發展潛力。“當然奧體片區就算了,均價動輒一萬多,現在我還負擔不起。”小楊說,因為自己選房的目標是90平左右的小戶型,可供選擇的房源不是太多,因此他僅用了一周左右的時間就鎖定了目標——位于鳳凰路漢峪片區某樓盤的一套92平的兩居室。
“之所以選這里,價格便宜是很重要的原因。”小楊告訴記者,同比周邊大約9000元左右的房價,他選的這套小戶型每平價格僅僅8000元多一點,而即使是同一個項目,該樓盤120平米以上的戶型每平也都在8700元左右。“不過根據我之前去的那幾家樓盤所了解到的情況,90平左右的小戶型每平價格比大戶型低500元甚至更多都是挺正常的。”
正如小楊所說,記者此前從業內了解到,盡管目前房地產市場上鼓吹房價上漲的聲音不斷,但究其原因,戶型結構的變化是主要因素,雖然改善型房源拉動了房價整體上漲,但對于剛需盤以及多數小戶型來說,價格并沒有明顯上浮。
“交了22萬元的首付,貸款50萬,按揭30年,每月大概要還2700元。”小楊說,按照自己目前的收入,每月除去還款,仍然可以保證目前的生活質量,“就是必須不能失業,在心理上壓力要比以前大了。”
按照小楊的規劃,92平米的房子足夠自己和女朋友以及將來的寶寶居住10年,等以后資金寬裕了,可以再換一套大房子。而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小楊最終選擇了在漢峪片區安家。“我是看好這里的發展潛力和升值空間的。”小楊說。
(稿件統籌:高娜 稿件來源:魯網、青島新聞網)
[編輯: 張珍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