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0日12時05分 ,220千伏團島輸變電工程送電投產 ,多年來一直由單電源供電的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終于有了供電“雙保險”。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全長約7800米,于2011年建成通車,是目前國內最長的海底隧道。此前,隧道內的泵站排水、日常照明等設施用電主要依靠黃島側110千伏南莊變電站單向供電,雖然供電安全保障系數較高,但遇極端惡劣天氣時,仍然存在供電安全隱患。因此,在青島側建設第二路電源確保隧道供電萬無一失迫在眉睫。
政企合力 項目艱難落地
220千伏團島輸變電工程早在2012年就已立項,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工程的建設會如此艱難。
團島工程的選址幾經周折定在了團島老市區,將變電站設在團島污水處理廠內,規劃一公示,立即引起了周邊居民和團島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的強烈反對。由于居民對變電站存在所謂“電磁輻射”、噪音等疑慮和誤解,百般阻撓工程建設。
想到團島輸變電工程建成投運后,將極大改善市區35千伏電網網架結構,減輕220千伏市中站、南京路站高峰負荷壓力,提高團島片區供電可靠性,并直接為膠州灣海底隧道接入第二電源,青島市委市政府對團島工程建設的決心異常堅定。青島供電公司多次協調青島市電網建設指揮部人員一起研究方案,制定工作措施,工程建設人員走街串巷,苦口婆心向市民宣傳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和輸變電設施電磁知識,爭取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同時,與團島污水處理廠相關人員不斷溝通,最后取得污水處理廠的同意,在該址建設變電站。
有了污水處理廠的支持和周邊群眾的理解,團島變電站于2014年5月正式開工建設。該站以占地小型化,電氣設備安裝隱蔽化,房屋建筑環境協調化為理念,全站采用無圍墻設計,建筑與周邊環境高度和諧統一。
克服困難 掃清障礙
“我從沒遇到過這么艱難的工程,沒想到退休前最后一個工程給了我這么大的考驗。”干了40多年工程建設的薛中華老師傅感慨地說。由于團島輸變電工程220千伏線路通道涉及高架橋、鐵路、部隊等方方面面,期間的各項審批手續,與相關方的溝通協調極為復雜。
電纜隧道需經過鐵路應急品倉庫,在新疆路高架橋建設時,建設方連續5年作工作都沒能將這個小屋拆掉。供電公司與建委、鐵路部門溝通匯報多次依然未果。百般無奈下,該公司修改了建設方案,在廢棄鐵軌和小房之間建設一條220千伏隧道,讓電纜通道改道繞過去。由于改道施工,要對地下開挖,再次遭到鐵路部門的強烈反對,因為此處是鐵路調度處,地下有密集的鐵路光纜,由于年歲已久,找不到地下圖紙資料,若挖斷光纜,將影響全國鐵路調度,后果不堪設想。最后雙方協商決定,由鐵路局的供電段、維管段、通訊段、工務段、青島站5個部門派人現場監護,施工時間只能是早8點到下午5點,而且全程只能人工用鐵鍬一下一下地挖。當鐵路光纜挖出來后,也就排除了挖斷的可能。工程施工人員苦口婆心地向鐵路監護人員做工作,鐵路監護人員終于被施工人員的敬業精神打動了,答應陪同施工人員一起加班,開始24小時施工,同時允許使用小型挖掘機,這個改道電纜通道終于在半個月內完工。
工藝創新 斬獲電網建設優勝工程榮譽
由于團島輸變電工程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工程施工過程中積極采用“變壓器負壓作業油轉移及真空注油改進方法”等新技術、新工藝,實現了工程實施的降本增效。通信方面,工程對傳統視頻監控系統進行了優化升級,采用“VPDN無線專網+前置機”方式,實現現場視頻接入供電公司內網,建立視頻監控統一平臺。通過遠程視頻監控,配合現場巡檢,有效減少了違章數量,提高了現場安全文明施工水平。此外,工程還實現了變電站內在線監測裝置及智能輔助系統與生產管理系統的接入,具備了智能巡視和順控操作功能。團島輸變電工程被評為山東省電力公司2015年度電網工程建設立功競賽優勝工程。
220千伏團島輸變電工程竣工投產對青島電網的發展意義重大,不僅實現了膠州灣海底隧道的雙端供電,為海底隧道的安全運行提供了可靠的電力保障。同時有效縮短了市區35千伏線路供電半徑,提升了青島市西部老城區的供電可靠性,有力帶動了青島220千伏電網由C型結構向O型結構的歷史性轉變。
城市信報記者 丁一
[編輯: 焦琳]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