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7月16日消息 7月12日,是今年頭伏的第一天。一年中臨來了氣溫最高的時候,膠州市人民也迎來了貼敷三伏貼的最佳時機。一大早,膠州市婦幼保健院頤和國醫館中醫科,門庭若市,熱鬧非凡;前來就醫的男女老幼擠滿了整個貼敷間。
今年已經是醫院提供三伏貼的第三個年頭,與往年相比,中醫科在三伏貼的基礎上又推出了三伏灸,主要有熱敏灸、督灸、臍灸和是十字灸。三伏灸與三伏貼都是以“冬病夏治”的原理,根據《黃帝內經》“春夏養陽”、“冬病夏治”、“內病外治”理論。進行穴位敷貼治療,借助天然之陽氣和自身之陽氣,刺激穴位以溫通陽氣,驅散內伏寒邪,并能達到其他時間治療事半功倍的效果。
據悉,三伏灸是三伏貼的加強。三伏灸”是借助艾灸穴位的刺激,以激發經絡、調整氣血而防治疾病的方法。“三伏天做艾灸比其他節氣艾灸效果好,防病治療的效果也更好。”據中醫科耿維平醫師介紹,通過艾灸作用特定的穴位、通經入絡,達到溫經散寒、活血通暢、調節臟腑功能的效果,既可改善臨床病癥,又可提高機體免疫。對支氣管哮喘、喘氣型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體虛易于感冒等呼吸系統類疾病;對老寒腿、其他慢性肌肉關節疼痛、慢性腰痛、頸椎病、肩周炎、強直性脊柱炎等骨性關節病;對各種體虛、寒癥者、免疫力下降者;消化系統疾病、兒科疾病,婦女宮寒、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類疾病的治療和調理均有較好的效果。其間,有一位28歲徐姓女士,月經量少且易推遲,白帶量還多,平時有腹痛感。近幾日月經推遲一周,醫生為她予十字灸治療,隔日月經來潮,經色正常,量適中,無不適反應。三伏灸藥效相對三伏貼較強,見效時間快,效果明顯。艾灸療法與穴位貼敷療法的結合,將有助于三伏灸的開展,幫助人們實現冬病夏治。
在貼敷現場,人們對于三伏貼的熱忱也是有增無減。有祖孫二人,一同前來的;也有一家三口,全家出動的;有已經連續貼敷兩年的,也有初次嘗試的。經過貼敷體驗,他們對三伏貼的認識由一開始的一知半解上升到現在的一致好評。家住膠州的王女士說:“她的腸胃功能比較虛弱,過去一吹空調就會拉肚子,但平時又特別容易便秘,臉色黯淡發黃。經過連續兩年貼敷三伏貼,她的臉色不但有所改善,體質也增強了許多。 ”“我們為每位就診的市民問診、把脈。做到一人一方,對癥下藥,根據不同體質進行多種模式調理,頭伏我們還會根據他們的體質免費贈送艾灸、刮痧、拔罐、蠟療、針灸等理療項目。”中醫科醫生介紹道。
醫生還提醒市民,三伏灸與貼并非人人適用,孕婦、心臟病患者、陰虛火旺體質者、皮膚嚴重過敏的人不適合三伏灸。故市民在進行“三伏灸”或“三伏貼”治療前需先由醫生進行診斷,確定疾病和相關穴位,再由專業人士定點敷貼藥物。每貼1—2小時,局部有癢、熱、微痛等感覺均為正常反應,少數病人因皮膚太敏感,和膠布接觸的局部皮膚會出現水皰,切勿抓破水泡,以防感染。如果水皰較大,要到醫院處理。
此外,醫生建議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要在飲食、生活上有所節制,不要貪涼,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要遠離空調,因為進入空調房后,皮膚毛孔收縮,影響藥物的滲入;還應少吃冷飲,冷飲不但傷及脾胃,還可使在體內的寒氣凝滯,影響療效。
初伏:2017年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2017年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2017年8月11日-----8月20日
溫馨提示: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稱,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于三伏天進行冬病夏治養生保健,堅持三年。病史較長或病情較為頑固者可適當增加年數,療效更為突出。
預約咨詢電話
中醫科:58656587(頤和院區)
健康管理科:58656597
地址:膠州市婦幼保健院頤和院區(廣州南路與香港路交叉口南200米 路東福康老年公寓院內)
文/圖 半島網記者 黃超 通訊員 陳龍
[編輯: 黃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