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杰
說起糖畫的第一印象,你首先想到的是不是好吃?在青島,有一個90后小伙,放棄了高薪3D動漫設計師的工作,偏偏“獨戀”上了糖畫這個傳統民俗藝術,并給它帶來了新的文化和內涵。如今,他還成立了民俗工作室,和父母一起致力傳承十幾種民俗藝術。“時代再怎么進步,老祖宗傳下來的瑰寶是不能丟的。”高光耀說。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傳承民俗上很安分,但在創新上很不安分的90后糖畫師。
高光耀和父親正在制作糖畫。
受父親熏陶學習糖畫 初見高光耀,超過1.8米的大個子,胖胖的,很難想象精致巧妙、栩栩如生的糖畫會出自他的手。這位1992年出生的青島小伙,當和他的父親并肩站立時,記者發現父子倆的第一個共同點就是,發型都挺別致。高光耀頭頂梳著個小辮子,而他53歲的父親高華明則在腦后扎著小辮。
說起自己和糖畫結緣,高華明說是因為小時候的“饞”,“小時候遇到做糖畫的就拔不動腿了,因為喜歡糖畫的緣故喜歡上了美術,沒有糖稀我就用鉛筆畫畫,假裝是在做糖畫。”高華明說,長大后他學習了美術,還找到了一位濟寧的糖畫師拜師學藝,一路摸索下來已然幾十個年頭。“打心眼里喜歡糖畫喜歡民俗,以前在青島做糖畫的大多是外地人,我作為青島土生土長的糖畫師,得把這個民俗傳承下去。”高華明說,很快他就找到了一位傳承人,那就是他兒子。
辭掉工作投身“冷門”職業 很少有小孩不喜歡又甜又好看的糖畫,高光耀也不例外。從小在做糖畫的父親的熏陶下,他對糖畫藝術也十分鐘愛。不自覺地,高光耀喜歡上美術,再加上對動漫的喜愛,讀大學時高光耀選擇了動漫設計專業,并在2012年大學畢業后順利成為了一家公司的3D動漫設計師。
僅僅工作半年后,高光耀卻毅然辭掉了工作。最初得知要辭職轉向糖畫時,高光耀的同事、朋友都對他種種勸說,但高光耀十分堅定,“我思考了很長一段時間,覺得自己還是更鐘情糖畫這種民俗藝術,我要把它們傳承下去,并進行一些創新。”高光耀說,從那以后,他就更加專心地跟隨父親學習起糖畫藝術,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又加以創新,給糖畫添加了一些動漫元素,比如Q版肖像、動漫人物、飛機、坦克等。也正是憑借著這種傳承傳統基礎上的創新,高光耀在業內已小有名氣,并被評為“最年輕的糖畫師”。
全家傳承十幾種民俗藝術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2017年春節前,高光耀和高華明父子倆攜手忙碌了兩天時間,制作了一幅立體糖畫,父子倆給這幅作品起名叫“金頂閣”。記者看到,金頂閣糖畫底座長約40厘米、寬約30厘米、高約50厘米,整體的造型參照古建筑中的雙層樓閣,遠處看起來金燦燦的,十分氣派。高華明自信地說,這幅作品可以算得上是國內目前最大的立體糖畫,已經保存了半年之久沒有變形。
如今,25歲的高光耀不僅傳承了糖畫藝術,還在父母的幫助下成立了民俗藝術工作室,經常受邀參加各種民俗展演,并時常給學校的學生們演示講解民俗藝術,2013年還參加過《中國達人秀》。“俺一家三口都愛民俗,現在各有所長,一塊把這些民俗藝術傳承下去。”高光耀笑著說,他的父親除了擅長糖畫外,還會木偶戲、皮影戲、陶藝、糖雕等,而他的母親則專注捏面人、布藝、草編等,一家三口如今傳承的民俗藝術多達十幾種。“未來,我還會把這些民俗傳給我的孩子,時代再怎么進步,老祖宗傳下來的瑰寶是不能丟的。”高光耀說。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