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晏揚
6月10日,國內油價迎來新一輪下調,成品油價格平均下調0.15元/升。然而在濟南市很多加油站,成品油實際降價幅度達到0.6元至0.8元/升,有的甚至直降1.05元/升,并有各種加油贈禮品優惠活動。據悉,這場成品油價格戰從4月份開始逐漸蔓延,山東、河南、浙江、廣東等地降價力度明顯,目前價格戰仍在持續發酵。(6月19日《工人日報》) 作為車主,當然樂于見到這樣的價格戰,每升油降價0.6元至0.8元,私家車加一箱油可節省好幾十元,這是實實在在的利好。值得注意的是,參與這場價格戰的不僅有民營加油站,中石化、中石油所屬的部分加油站也加入其中,說明這場價格戰有其內在邏輯與發生機理。從根本上說,成品油價格戰是市場競爭釋放的紅利,是破除壟斷帶來的利好。隨著改革不斷深入,民營加油站打折銷售漸成常態,或大或小的價格戰時而上演,消費者開始有了“用腳投票”的選擇權。而后,“兩桶油”也不得不卷入其中。
可以想象,如果沒有民營加油站這條“鲇魚”,如果沒有成品油市場化定價機制,如果沒有放開原油進口的限制,那么成品油價格可能仍是鐵板一塊。事實證明,石油市場競爭為整個社會釋放出巨大的紅利。我們樂于看到這樣的結果,這個結果對于其他領域的改革,無疑具有啟示意義。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