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標準,青島“來定”。為貫徹落實市政府與國家標準委簽署的《關于推動青島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合作備忘錄》的精神,深入推動“標準化+”城市戰略實施,3月20日,青島市政府在國際新聞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決定于2017年6月27日~29日在香格里拉大酒店召開青島國際標準化論壇,論壇主題為“標準讓城市更加智慧”。據悉,當天捷報頻傳,國家標準委在ISO第103次理事會期間與ISO秘書長進行了會談,就青島申辦國際標準化培訓基地一事形成了協商方案,基地將落戶藍色硅谷核心區,這標志著青島在國際標準化培訓領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進展。
國際標準來指導,青島搶占制高點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世界眼光謀劃未來,以國際標準提升工作,以本土優勢彰顯特色”的工作思路。2015年11月,國家標準委與市政府簽署了《關于推動青島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合作備忘錄》,主要內容是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推動青島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 、推動青島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加快重點領域標準創新、支持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建設、培育發展標準服務業以及開展標準化人才交流和培養等,當中明確支持青島舉辦國際標準化論壇,成立青島市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青島市國際標準化研究中心。同年,市委市政府將實施“標準化+”戰略寫入市十三五《規劃》,大力推進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改革開放30多年來,青島市培育了青啤、海爾、海信等一大批質量型全球知名企業,國際標準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青島市承擔了25個國際和國家專業標準化技術組織秘書處,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74項、國家標準650多項、行業標準700多項。
2016年9月14日,作為全國唯一的城市代表,青島市第39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大會公開研討會暨國際組織領導人峰會上發表了《實施“標準化+”戰略,創建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主旨演講,向與會的14個國際組織和163個國家標準化機構的代表發出邀請,從2017年開始青島市將舉辦“青島國際標準化論壇”,真誠歡迎大家屆時光臨青島。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主對舉辦論壇非常認可和支持。
打造國際標準高端專業對話平臺
青島國際標準化論壇是定位為一個定期、定址召開的國際會議,就國際標準化和經濟、社會、環境發展關注的熱點進行討論、交流,與ISO 、IEC、ITU等標準化國際組織大會倡導方向和主要議題形成延續和擴充。吸引世界目光,打造一個政府、企業等利益相關方積極參與的國際標準化高端專業對話平臺。
用標準助推創新發展,以標準引領時代進步。發揮標準化在完善全球治理、促進可持續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開展“標準化+”行動,建設青島國際標準化培訓基地,打造永久性國際標準化交流合作高端平臺,服務“三中心一基地”建設,創建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據悉,2017青島國際標準化論壇定于今年6月27日至29日在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辦,論壇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和山東省人民政府指導,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論壇以“標準讓城市更加智慧”為主題,基本形成“162”的架構,“1”是指主題論壇;“6”是設“自愿性可持續標準中國國家平臺工作會議”“智能制造,標準引領”“標準助推高鐵裝備與技術創新發展”“國際標準支撐城市可持續發展”“船舶海洋產業發展和標準化”“國際標準化人才培養與教育”等6個專題論壇,分別由中國標準化協會、海爾集團、中車青島四方公司、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船重工714所、青島大學主辦;“2”是同時召開2個國際會議,分別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中央秘書處會議、中德標準化合作會議。
打造永久國際標準化論壇
記者了解到,自青島市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先后與國家標準委簽署合作協議,2015年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標準化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今年又發布了青島市“標準化+”發展規劃,修訂了標準化資助獎勵辦法,從戰略謀劃和政策支撐方面奠定了今后五年標準化工作發展的深厚基礎。
同時,為了固化和深化論壇成果,推動青島更深層次、更高水平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市編委辦已正式發文,同意青島市標準化研究院加掛青島市標準國際化研究中心牌子,該中心承擔有關標準化技術組織相關工作,承擔標準化國際交流合作、國外及國際標準分析研究與應用、標準國際化人才建設及咨詢服務等工作。青島市已向世界上最大的標準化國際組織ISO 申辦成立國際標準化培訓基地,3月15日,申辦報告已通過國家標準委報到了ISO總部。
目前,國外有墨西哥、新加坡等國家和國內有杭州市、深圳等城市都在爭取這一項目,競爭十分激烈。在激烈的競爭當中,青島脫穎而出拔得頭籌。國家標準委田世宏主任在ISO第103次理事會期間與ISO 秘書長進行了會談,就青島申辦國際標準化培訓基地一事形成了協商方案,基地將落戶藍色硅谷核心區,這標志著青島在國際標準化培訓領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進展,必將對青島今后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城市信報記者 張鵬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