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兩年來憑借“韓劇效應”在中國市場大量吸金的韓國護膚品牌蘭芝登上質量黑榜,其3款產品因檢出對人體有害的病菌成分而被拒絕入境并銷毀處理。業內分析人士指出,蘭芝面對產品質量問題缺乏公開、統一、透明的官方回應,這與該公司在中國市場上進行“營銷轟炸”時的積極態度形成鮮明反差。
感染病菌 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最新發布的《2017年1月未予準入的食品化妝品信息》中顯示,共403批次產品因質量問題或標簽不合格等原因而被拒絕入境。其中,化妝品類產品達43批次,蘭芝旗下蘭芝臻白凈透保濕乳、蘭芝水活力噴霧(保溫修護)、蘭芝水活力噴霧(舒潤)共3批次產品因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被銷毀處理。
公開資料顯示,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病菌,可引起嚴重感染。而此次涉及的三種護膚產品,在使用方法上均直接接觸人類皮膚,長期使用后果堪憂。
據了解,蘭芝并不是首次登上質檢黑榜,早在2015年,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當年首批進口不合格化妝品黑名單中,一款韓國“蘭芝”柔潤凝亮修護眼霜因細菌總數超標40倍登上質檢黑榜。事實上,除蘭芝外,韓妝問題普遍存在。今年1月,國家質檢總局公布2016年11月未予準入的食品和化妝品信息顯示,共有19批次韓國化妝品登上黑榜,且均為韓國著名化妝品品牌旗下產品,近11噸相關產品被退貨處理。
業內人士對此表示,韓國化妝品在近年來風靡中國消費市場,但大批次韓國化妝品因質檢問題難進中國市場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中國消費者應該在產品選擇、產品質量等方面理性消費,而像蘭芝這樣頗具品牌影響力的化妝品牌,想要在中國市場實現長遠發展,應該堅持品牌自律,保證產品質量。
口徑不一 值得一提的是,蘭芝質檢問題被曝光后,官方并沒有就此事進行任何公開聲明。而記者就此事先后采訪蘭芝中國區官方購物網站客服人員、蘭芝北京線下門店專柜及蘭芝中國區相關負責人求證后發現,同一事件竟然得到三種不同的回復。
蘭芝官網客服人員表示,對此事并不知情,官網現售的產品均質檢合格,如果消費者在使用相關產品前后出現過敏類反應,需要經三甲醫院鑒定并開具證明,蘭芝才會退換不良產品;與之相反,蘭芝專柜(北京望京店)則告訴記者,該專柜已經收到關于產品檢出病菌的相關消息。但被銷毀的這批產品,并沒有進入中國市場,而且質檢不過關的主因是產品說明書出現錯誤,目前蘭芝已經在著手修改產品說明書。
不過,對于說明書錯誤一說,化妝品公司OIB China總經理吳志剛認為,以說明書不合規而被認定不合格,是很少發生的。就算真的發生了,一般會對說明書進行糾錯或改正,比如更換標貼,但不會銷毀產品。
除此之外,蘭芝中國區相關負責人又給出記者第三種說法。蘭芝方面表示,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對該3批次產品的生產過程進行全面排查,并對問題批次產品進行多次自檢及第三方檢測,基本排除了生產過程中產生污染的可能性。目前推斷為產品在質檢過程中,質檢員開瓶造成的偶發性污染。對此,集團已進一步加強品質管控,以避免此類問題再次發生。
但當記者問詢為何該公司專柜和客服給出另外兩種不同回復,上述蘭芝中國區負責人稱并不清楚。而在業內專家看來,同一品牌,同一安全事件,但品牌內部人員各執一詞,折射出蘭芝中國公司內部管理存在一定缺失。另外,吳志剛分析認為,質檢員造成偶發性污染的說法也頗為蹊蹺,因為化妝品檢出金黃葡萄球菌的可能性本就非常低,這是最基本的生產質量標準和安全標準。產生這種質量事故對公司來說是非常低級的錯誤。
蘭芝為韓國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旗下明星品牌,而中國是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最重要的美麗經濟消費市場。縱觀而言,蘭芝憑借中國粉絲對韓流文化及品牌的支持,獲得大量市場份額實現強勢吸金。
但業內人士直言,品牌與消費者的關系密不可分,蘭芝產品質量如果不能保證,會損害中國消費者利益。如果蘭芝未來頻繁出現質量問題,在中國市場吸金忘本,將對該品牌造成形象打擊以及業績創傷。消費者黃女士就蘭芝質檢事件對記者說道:“聽到常用的護膚品牌出現病菌問題,第一感覺是非常可怕的事情,長久以來對品牌建立的信任感會大幅度降低。之后再購買護膚產品時,將會更加謹慎。” 據《北京商報》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