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場
在看病中,存在這樣一些需求:癥狀較輕,不想去醫院但又想讓醫生看看怎么辦?上班沒時間,身體不舒服抽不開身去醫院怎么辦?這時,如果能跟醫生開個視頻就好了,既能看了病,又免去了來回奔波之苦和在醫院排隊等候的時間。
2月28日,青大附院舉辦互聯網醫院開業新聞發布會,這標志著青大附院互聯網醫院正式上線運行,上面這些需求將一一得到滿足。據悉,這是省內首家醫院主導的互聯網醫院。參加互聯網診療的醫生有專門的診間,市南診間地點在營養樓3樓,黃島診間地點在門診3樓,其他院區還未設置。當天上午,記者在市南診間現場感受了一番。
此處一共6個診間,兩個在里面,為了保護皮膚病等患者的隱私而設;其余4個在外面。28日當天只開了4個診間,其中診間1坐的是代謝病科疾病主任李長貴。此時,他正在網絡接診一名患者。只見李主任面前擺了兩臺電腦,一臺用來跟患者視頻交流,另一臺用來寫病歷。病歷顯示,患者孫先生今年35歲,得了亞臨床甲減,脖子粗,甲狀腺不正常。此前在青大附院代謝性疾病科首診過,吃優甲樂藥物治療了兩個月,但用來衡量病情的TSH 指數還是高于正常值。由于是復診,他便在青大附院互聯網醫院提前一天預約了李長貴主任的號,想通過視頻簡單跟專家交流一下。
通過視頻,孫先生問了李主任三個問題:TSH指數高了有什么影響?需要繼續治療嗎?如何治療?對此,李主任一一回復,他建議患者將服用優甲樂的劑從3/4片提高至一整片。這名患者的問診時間大約是10分鐘,掛斷視頻后,李主任重新整理了病歷,接著邀請下一位預約病人。一上午,李主任一共接診了6名患者。
談及網絡坐診的感受,李主任這樣說:“網絡坐診和現場坐診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像這種復診的病人,完全可以在視頻里就明白了,不需要親自來一趟,極大地方便患者。但是,受制于雙方信號的強弱,交流時會出現畫面和聲音卡頓的現象,往往一句話要重復好多遍,而面對面交流就不會存在這種問題。”
范圍
何為互聯網醫院?據介紹,目前國內互聯網醫院分兩種模式:一是醫院主導的醫療+互聯網,二是互聯網公司主導的互聯網+醫院,而青大附院互聯網醫院屬于前者,它是青大附院打造的一所“線上院區”。患者無論身在何處,可通過手機、平板電腦、個人電腦與專家名醫“一對一”遠程門診、預約檢查等,患者也可以坐等藥物送到家里。
據青大附院副院長張國慶介紹,跟互聯網公司主導的“互聯網+”醫院不同,青大附院互聯網醫院對醫生坐診有嚴格的要求,為保障互聯網醫院規范運行,醫院在市南院區和黃島院區各開6間虛擬診間,醫生的在線坐診在這些診間內完成,并全程錄像保存。目前,互聯網醫院已開設了20余個專科門診,包括呼吸內科門診、消化內科門診、肝病(感染科)門診、心血管病門診、腎臟病(透析)門診、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門診、神經內科門診、腫瘤科門診、皮膚科門診、男性科(性病)門診、肥胖門診、痛風病門診、傷口造口失禁門診、全科門診、兒科門診、其他非急危重病癥門診等其他專病或者特色門診,醫院一批知名專家均有出診。后期將逐步增設專科、專病與特色門診,還會在嶗山院區和北院區設置網絡診室。
特色
據張國慶介紹,互聯網醫院有一系列的特色,最基本的是視頻問診:市民提前一天在線預約網絡門診,真正實現“專家零距離,就診零等候”。視頻問診后,如果開出處方,由醫院藥師嚴格審核后,可以通過專用的物流渠道將藥品直接配送到患者家中。目前,線上配送的藥品不能使用醫保卡結算,門診大病患者在互聯網診間產生的費用需到醫院醫保辦結算。
視頻問診后,如果需要去醫院進行檢查、檢驗或住院,可以先在互聯網醫院進行預約,免去了患者在醫院預約等候進行各項流程的時間。而且,在互聯網醫院進行的各項服務,均可實現線上繳費。
通過互聯網醫院,還可以進行慢病的全程管理,實現預防、治療、護理、教育、管理等一體化服務;可以實現線上和線下的無縫銜接,患者歷次線上線下的診斷報告、檢查檢驗報告,均可和HIS統一存儲,供醫生隨時調取。
還有特別重要的一點是,互聯網醫院通過租用阿里云服務器,利用先進的視頻平臺,記錄并長期存儲就診視頻,以備查閱。
“可以說,互聯網醫院的運行,將大大方便癥狀較輕的患者、慢性病患者及復診患者,尤其是方便時間緊的年輕人。但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單純靠線上解決問題是存在局限的,有些診療活動必須要回到線下來。互聯網醫院恰好就是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一種代表,它以實體醫院作為依托,能夠使整個診療過程進行得更加順暢、更加有保障。”張國慶說。
2月28日,青大附院互聯網醫院正式上線運行,系省內首家醫院主導的互聯網醫院。今后,患者無論身在何處,可通過手機、平板電腦 、個人電腦與專家名醫“一對一”遠程門診 、預約檢查等,患者也可以坐等藥物送到家里,將大大方便癥狀較輕的患者、慢性病患者及復診患者,尤其是方便時間緊的年輕人。4月底前,網絡問診費只收取1分錢,以后如何收費尚未可知。目前,該互聯網醫院開設診療科目共計20多個,慢病患者、上班族等有需求的患者可通過網絡或下載APP提前一天預約專家。
如何在青大附院互聯網醫院看病?
作為一名患者,如何在青大附院互聯網醫院看病呢?據信息部副主任辛海燕介紹,想要預約專家遠程網絡門診號,兩種途徑可以實現:一是可以訪問青大附院互聯網醫院官網http://cloud.qduhospital.cn/,二是可以下載App。其中,蘋果手機用戶可通過App Store搜索“青大附院互聯網醫院”下載安裝;安卓手機用戶可通過安卓手機應用寶搜索“青大附院互聯網醫院”下載安裝。下載手機客戶端后,先進行注冊登錄,然后綁定就診人。
記者了解到,患者在青大附院實體醫院就診需要先用身份證號辦理就診卡,而在互聯網醫院就診時需要先用身份證號注冊,這樣一來,無論患者是在實體醫院就醫還是互聯網醫院就醫,身份證號作為患者唯一的賬號,可將患者在實體醫院和互聯網醫院就醫的病歷,全都保存在這個賬號下,實現患者個人健康檔案的連續性。
醫生和患者的操作流程大體是這樣的:
網絡醫生接診:HIS賬號登錄——邀請患者視頻通話——結束視頻通話——填寫門診電子病歷、醫囑、檢查申請——本次診療結束。
患者就診:下載“青大附院互聯網醫院”App——注冊/登錄——預約醫生填寫病歷描述上傳病歷資料——等待醫生邀請視頻通話——服務評價。
“可以說,無論患者身處何處,就可以通過一部手機體驗智能自診及導診、預約掛號、視頻問診、藥品配送、檢查檢驗預約及報告查看、繳費、費用明細查詢、反饋就醫滿意度等服務,以往去醫院排隊掛號就診的一整套繁瑣流程,如今可以在網絡上輕松完成。”辛海燕說。
關于診療費,4月底前,互聯網醫院試運行期間是免費的,但是系統必須要有扣費操作,所以只收取1分錢。后期問診將逐步收費。
下一步,互聯網醫院計劃盡快整合醫院遠程會診中心(包括遠程病理、遠程影像)、慢病管理中心、分級診療平臺、客戶服務部等,不斷擴大互聯網醫院的功能。
據張國慶副院長透露,3月份將建立醫院和醫院、醫生和醫生之間對話交流的互聯網平臺,搭建起來以后,不同醫院的醫生之間可以通過手機隨時隨地進行視頻會診,有需要的話病人可以直接轉診。而這次鏈接的醫院,將是“半島醫學聯盟”的92家成員單位。
有關青大附院互聯網醫院的八問八答
一問:醫生能像微醫網那樣在家里看互聯網門診嗎?
答:暫時不能。本院的互聯網醫院是以醫院為主體面向互聯網的患者,醫生要在規定的診室接診,代表醫院的利益,不是個人行為。就像醫生不能在醫院以外的場所以醫院的名義看病一樣。
二問:哪些患者會選擇互聯網醫院?
答:外科手術出院患者的短期復診;上班族 ;慢病患者:糖尿病、痛風、甲狀腺疾病等;診斷明確需要咨詢、聯系住院等的患者;首診后檢查結果出來后需要找首診醫生的(尤其是知名專家,門診時間有限)。
三問:嶗山院區和北區沒有互聯網診間,以后會增加嗎?
答:會。本院的互聯網診間面向醫院所有院區的醫生,初期先在市南院區和嶗山院區試運行,以后可以在嶗山院區和北院區設置網絡診室。
四問:如果沒有預約病人,醫生在排班時間內必須要待在網絡診間嗎?
答:不需要。互聯網門診都是預約病人,如果沒有病人預約,醫生可以不去診室。
五問:門診大病的患者能在互聯網繳費即時結報嗎?
答:不能。門診大病的患者在互聯網診間產生的費用需要到醫院醫保辦結算。
六問:網絡診室開的藥品如何送到病人手里?
答:藥品配送有兩種方式,快遞到付或者來院取藥。為不增加醫院的藥占比,鼓勵患者到院外買藥。來院取藥僅限于到市南院區門診藥房取藥。
七問:醫生給患者預約的檢查,不能打印導診單,患者如何獲取預約信息?
答:系統會將檢查預約信息通過短信發送到患者的手機上。
八問:患者在互聯網門診的就診記錄和醫院的就診記錄是一起存儲的嗎?
答:是的。患者無論是在本院的互聯網門診還是院內門診,就診記錄都是保存在醫院的HIS系統里。醫生在調閱的時候,都可以通過就診記錄或門診集成視圖進行查看。網上診療系統視作一次正常門診,只不過病人不在現場,在顯示器上。所有視頻通話記錄存儲在阿里云服務器上,永久保存。
文/圖 城市信報記者 王鑫鑫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