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段思平
2月11日,南京人才市場舉辦了節后首場綜合性人才招聘會,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原材料漲價、成本上升等原因,企業漲薪的意愿不高。不過,如今的企業,更喜歡用“不加班”這樣的隱性福利來吸引人才。(2月12日《現代快報》) 其實,不加班,或者說不違背勞動者意愿、不超過法定限度的加班,本該是天經地義的事。可如今公司鼓勵員工加班,甚至強迫員工加班已成常態,“不加班”也就成了一件稀罕事兒,甚至被拿出來當隱性福利和招聘“賣點”。
人們越是向往不加班,就越顯出加班對職場人士合法權益的侵害到了極其嚴重的程度。在職場中甚至出現了一種“加班文化”,在這種職場文化導向下,很多人被裹挾著被迫加班,苦不堪言。當招聘市場再次發出渴望不加班的聲音時,必將對人力市場形成一種倒逼效應,對崇尚加班的職場文化產生一定糾偏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人們討厭加班,不僅是它侵犯了自己的合法休息權,減少了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還因為加班很多時候得不到相應補償。在這一點上,我們的勞動部門做得還很不夠。一來,是因為處于弱勢地位的勞動者很少主動就加班問題維權,而勞動部門對待加班往往是“民不告官不究”。二來,即便勞動者舉報了加班問題,勞動部門也并不積極,給出的建議往往是“勞動者可以向工會組織或勞動仲裁機構反映”,或者“保留證據訴訟維權”,對勞動者的實質幫助并不大。
如今職場中人普遍深受加班之苦,勞動者權益保護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這個過程中,職場生態理應有所改變,勞動部門應該有所作為。希望有一天“不加班”能成為普遍現象,而不再是個別企業的招聘法寶。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