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安執(zhí)講公開課。
文/圖 半島記者 丁揚
12月9日,青島市初中歷史學科“內外遷移”教學法暨泊里中學“導、學、探、講、練”教學法實驗現場會在黃島區(qū)泊里中學舉行。青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歷史教研員陸安,作為專家親自授課,用一根粉筆頭和一面黑板,精彩演繹了一堂市級公開課。
陸安表示,從去年開始,青島市中考歷史學科已經邁開了深度變革的步伐,與今年教育部中考方案改革的大方向高度吻合,并且率先一步走在了全國改革的前列,這堅定了下一步繼續(xù)深化改革的決心和信心。
“去年中考,黃島一個叫張思遠的學生中考歷史學科得了滿分,據我了解,這個學生沒有報任何歷史學科的輔導班,而且去年中考歷史學科通過最終的大數據計算,區(qū)分度和平均分都是十分科學的。”在陸安看來,中考改革如果能為學生減輕負擔,能促進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這個考試就是有價值的,就是公平的,要通過改革讓公平公正蔓延在青島城鄉(xiāng)廣袤的大地上,中考歷史改革的宗旨就是讓那些真正對歷史有感覺的孩子不去死記硬背,也不去找家教或者輔導機構,基于對歷史學科扎實有效的興趣和愛好,憑著積累的歷史素養(yǎng),能夠在歷史中考中獲得應有的分數。
聽了陸安的表述,記者就此采訪了現場幾位有經驗的歷史老師,他們一致認為,明年歷史中考試題應該和近兩年沒有什么變化。會繼承改革創(chuàng)新、開放進取的風格,中考改革也會在此基礎上穩(wěn)步前行。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一支粉筆、一面黑板、一群學生,陸安執(zhí)講了一堂市級公開課《紅軍不怕遠征難》。與其他教師授課明顯不同的是,陸安的歷史課堂沒有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也沒有課本,有的只是一支粉筆、一面黑板,但他旁征博引的史料論證能力和親切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給與會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陸安介紹,經過15載沉淀的青島市初中歷史“內外遷移教學法”是青島市首屆基礎教育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是山東省科研課題,核心環(huán)節(jié)是“縱橫交錯”、“談古論今”、“設疑激趣”、“內外貫通”,旨在追求一種開放、立體、生動、活潑的大歷史教育格局。在陸安看來,“內外遷移教學法”不僅在城市學校推行,更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那些不起眼、甚至偏遠落后的學校中推行,類似在黃島泊里中學這樣規(guī)模的現場會,陸安每年都堅持帶領他的團隊在膠州、平度、黃島、萊西等區(qū)市學校常態(tài)化進行,單是今年,已進行約10場。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