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吳社區為新市民子女舉辦的剪紙培訓班結業合影。
文/圖 半島記者 張海玉
在敦化路街道,有許多來自外地的百姓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謀生,他們被統稱為“新市民”。近年來,街道和各社區對他們的關愛和照顧越來越多,讓這些游子在他鄉也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東吳社區
開設免費剪紙班 東吳社區有一些新市民在撫順路批發市場做生意,每逢節假日,看孩子成了他們的“老大難”。讓孩子在店里,影響學習,讓孩子自己在家,大人又不放心。于是,東吳社區針對這一問題,在今年暑假開設了免費剪紙培訓班。
十余名外來務工子女在社區剪紙高手魏麗霞的指導下,免費學習剪紙,用一把剪刀,裁出小巧的蘑菇、可愛的海獅、誘人的蘋果、香蕉。通過參加剪紙培訓班,孩子們受益良多,不僅學會了一門手工藝,還豐富了暑假生活。
“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學會了剪小蘑菇和小蘋果,心里很高興。”今年8歲的宋金芮對暑假的剪紙培訓記憶猶新。小金芮的父母在山東路上開燒烤店,別看她身軀瘦小,卻很心靈手巧,在老師的指導下,她一學就會。只是第一次剪紙的她,不太會打磨細節,剪出來的作品令自己不滿意。“老師告訴我,因為小樣沒拿穩的原因,剪到了小樣不該裁掉的部分,所以才會這樣。”小金芮說,魏麗霞老師還手把手地教給她重新剪一個。
今年6歲的黨海瑩平時很少拿剪刀,當時上培訓課,她剛坐下開始剪紙,還有點緊張,手抖得厲害。“沒事,孩子,別怕,看老師怎么剪,慢慢學。”魏麗霞總是這樣鼓勵孩子。小海瑩的父母從臨沂老家來到徐州北路收廢品,得知社區組織這個培訓班,母親李彥榮趕緊把孩子送了過來。“在這里不僅能跟老師學剪紙,還能認識很多小朋友,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鍛煉自己的好機會。”李彥榮說。
■連云港路社區
給新市民家的溫暖 在連云港路社區,有個傳統,逢年過節,社區工作人員帶上禮品走訪慰問社區里的困難群眾、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同時,他們也不忘那些需要關愛的新市民。“我們都是一樣對待,大家在外面打拼都不容易。”連云港路社區居委會主任孫建梅說。
據了解,前不久,在三鳴小區居住的保潔員孫晉明突然感覺身體不舒服,一會兒工夫,整個人就不能動彈,也不能說話了。有熱心居民趕緊給連云港路社區居委會打電話,社區工作人員一聽,立即來到現場。他們第一時間撥打了120,把孫晉明送到醫院進行搶救,還幫忙聯系了孫晉明的老伴和兒子。
孫晉明今年65歲,從老家棗莊來青島12年了,光在三鳴小區干清潔就有8年,老人每天凌晨四點起床打掃樓院,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受到了許多居民的認可。他平時在三鳴小區住,老伴一般給在青島工作的兒子看孩子,大部分時間就孫晉明自己在家。那次,是他心臟發病,多虧社區工作人員及時幫忙送到醫院,老人才得以脫離危險。
在南京路240號居住的另外一位新市民對社區居委會的關愛同樣充滿了感激。她叫朱寶華,今年45歲,來自濟南。三四年前,她和丈夫來到青島打拼,沒過多久,她的婆婆就因腦血栓導致半身不遂,于是,倆人就把80多歲的老人接到了青島照顧。
連云港路社區工作人員知道后,帶上禮品,去看望了老人兩三次,平日里,他們還跟朱寶華隨時保持電話溝通,經常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況,詢問家里是否有什么困難,他們好及時幫忙解決。這讓朱寶華一家感到很溫暖,有了社區的關愛,她感覺就像在自己老家一樣溫馨。
■金壇路社區
計生政策及時送達 “每當下發新的政策,社區工作人員都會第一時間給我們送過來,方便我們及時了解。”12月2日,在延吉路上開飯館的新市民李培格說起社區對他們的關照來,感激不已。她來自德州,自從和丈夫倆人在金壇路社區轄區做買賣后,經常和金壇路社區居委會打交道,每當他們有問題咨詢或者需要解決,社區工作人員都會盡力幫忙。
據金壇路社區居委會主任趙荃介紹,為了讓新市民及時了解相關政策,他們就及時把宣傳冊送達到這些居民家中,耐心地回答人們提出的一些問題和疑惑,讓新市民充分了解政策內容,以便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能用到。另外,社區工作人員還及時把關于體檢的信息以及計生藥具等通過走訪入戶的形式送到新市民手中,讓遠離家鄉的他們依然能享受到一些福利。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