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記者 李曉哲 報道
半島都市報11月29日訊 11月29日,本市召開市直企業幫扶經濟薄弱鎮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結對幫扶工作。23家市直企業結對幫扶10個經濟薄弱鎮,三年將最低投入1.15億元用于脫貧攻堅,助推經濟薄弱鎮“摘帽”。
據了解,結對企業將根據自身實力,幫扶期間投入幫扶項目資金不少于500萬元,發揮在資金、技術、市場、管理等方面的優勢,針對經濟薄弱鎮發展需求,通過捐資扶貧、資源開發、項目引進、產業培育、市場開拓、鎮企共建等多種形式,提高經濟薄弱鎮發展能力,改善生產生活環境,提高社會公共服務水平,助推經濟薄弱鎮“摘帽”。
產業扶貧方面,企業將通過投資興業、資源開發、旅游開發、建設農產品生產基地等多種形式,挖掘、整合和運用好各個領域各個層面的資源,打好優勢疊加的“組合拳”,幫助經濟薄弱鎮培育特色主導產業,建好扶貧產業示范園,實現“一鎮一業一園”。
就業扶貧方面,本市注重扶貧先扶智,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結對企業將面向幫扶鎮招收員工,加大崗前、崗中培訓力度,實現有勞動能力貧困戶穩定就業增收。企業還將建立勞務培訓基地,開展訂單定向培訓,提高貧困人員就業技能。
公益扶貧在企業結對經濟薄弱鎮的工作中舉足輕重。企業將參與幫扶鎮公共事業建設,幫助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改善鎮容鎮貌;以貧困學生、重病患者、殘疾人為重點,開展捐資助學、醫療救助、生活救助等公益扶貧活動。
據悉,青島雖然經濟基礎條件比較好,但精準識別有10個市定經濟薄弱鎮、200個省定貧困村、310個市定經濟薄弱村和6.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這些經濟薄弱鎮大都是水源保護地、公益林保護區或是糧食主產區,經濟發展相對較慢,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入相對不足。這些貧困村莊大都地處偏僻,資源優勢相對較少,基本上是“空殼村”,沒有任何經營性收入;貧困人口大都是老弱病殘,沒有創業技能,其中有85%是因病致貧、因殘致貧。
中央提出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省委強調有條件的地方力爭做得更好更快一些。市委、市政府提出2016年底達到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到2018年底實現經濟薄弱鎮村和貧困村全部“摘帽”,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市委、市政府《關于率先完成農村精準脫貧任務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強化國有企業扶貧社會責任,組織國有企業與貧困(經濟薄弱)村開展“村企對接”,通過社會捐贈、吸納農村貧困人口就業、領辦社會養老等多種方式,積極參與脫貧攻堅。此次企業與經濟薄弱鎮結對,將是該項工作的“造血”重要之舉,將幫助這些經濟薄弱鎮實現早日脫貧致富。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