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堆垛機將各種材料搬運到指定位置;機械手自動拆盤物料,與自動拆包機對接;有軌穿梭車來回穿梭于庫房與線體間,各種機械手換卷 、裝盤、掃碼、檢測 、分揀……整個過程都是自動化,上述場景就出現在位于青島萊西市的青島國軒電池有限公司。這是一條國際領先的、為新能源汽車配套的智能化電池生產線,電池單體組成電池模組,數個電池模組組成電池組,最終成為汽車的核心部件。近日,城市信報記者來到青島國軒電池有限公司,探訪了高端汽車電池生產的全過程 。
作為北汽新能源萊西基地的配套項目,青島國軒電池位于萊西市姜山鎮國家級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總投資30億元,占地300畝,總建筑面積約20萬平方米,于2015年11月27日簽約奠基。2016年1月1日,土方平整 、基礎開挖 ;3月28日,一號廠房封頂;5月16日,設備進場;7月10日,第一缸漿料單機調試;8月6日聯機試產。經過353天的拓荒耕耘,11月16日,年產 1GWH三元鋰電池生產線在青島國軒電池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該項目共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投資15億元,建筑面積約9萬平方米,建設年產5億Ah動力電池生產線(7.5萬輛汽車用量),年產值35億元。項目二期于2017年建成,并于2018年形成年產10億Ah動力電池規模(15萬輛汽車用量),預計可實現產值70億元,解決當地就業超過800人。
一年建設一個工廠,這已成了國軒標準速度。廬江公司一期3000噸材料產線建設,從2015年3月份奠基,9月份投產,10月達產,8個月時間就實現生產線投產 ;直屬三廠于2015年底動工,2016年8月實現正式投產,僅僅9個多月,一條具備高智能化、高自動化水平的鐵鋰和三元生產線投入使用;而如今,青島國軒也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實現零的突破,讓荒草里“長”出了電池,實現 1GWH 三元鋰電池生產線的正式投產。國軒高科,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道路上,一直用行動彰顯“國軒速度”,而這將永無止境。
國軒高科自2006年成立以來,成長速度喜人。2007年正式投產 ;2010年,使用國軒高科電池產品的合肥電動公交線開始運營;2014年,公司出貨量位居全國第二、全球第六;2015年,國軒高科成功上市,引領產業發展;2016年,公司成功獲國家“十三五”規劃新能源汽車重大專項、發改委2016年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專項、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項目共逾3億元補貼。青島國軒電池挖潛、利用國軒高科合肥工程研究院、上海研究院、美國硅谷研究院等強大的研發體系,共享國軒高科先進的科研成果和國家級CNAS檢測中心等先進平臺,將其建成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智能化電池生產線。
青島國軒電池總經理汪衛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考慮到未來3到5年動力電池的發展趨勢,為保證智能工廠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具備充足的競爭力,青島國軒項目在設計之初就保留了充足的提升空間,為后期的進一步提升預留基礎,未來這里是一個會“智能生長”的工廠。
記者在國軒電池的生產車間看到,整個廠區工人數量非常少,整體制造模塊之間實現無人作業,員工僅負責設備運行過程中的監控。在成品區,記者看到了國軒電池專門為北汽的“北京 EC180”車型生產的配套電池。11月16日,國軒高科青島公司年產 1GW H 三元鋰電池生產線正式投產,就在同一天,一墻之隔的北汽新能源萊西基地舉辦了“EC180”車型正式下線儀式。此次投產的年產 1GWH三元鋰電池生產線所生產的三元高比能鋰電池就是專為北汽新能源汽車配套。此種電池比普通電池的能量密度高兩成以上,普通電池可續航100公里,此種新型電池可續航120公里。兩大行業巨頭同步在青島建廠,2016年3月,國軒高科通過增資入股與北汽新能源結成戰略聯盟。
文/圖 城市信報記者 丁一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