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11月21日消息 近日,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肛腸外科成功運用盆底修復手術治愈一名大便失禁患者,手術達到預期臨床效果。
患者是一名50多歲的女性,因對稀便及氣體失去控制能力慕名來八醫肛腸外科就診。患者生產后肛門對稀便及氣體失去控制能力,30年來苦不堪言,又難以啟齒。入院查體發現患者肛門括約肌斷裂回縮,會陰體薄弱,肛門畸形,給予患者實施肛門括約肌修復術、肛門成形術。術后第二天,患者就明顯感受到排便、排氣控制能力增強,手術效果顯著。
大便失禁即肛門失禁是指糞便及氣體不能隨意控制,不自主地流出肛門外,為排便功能紊亂的一種癥狀,亦稱大便失禁,發病率不高,但非罕見。雖不直接威脅生命,但造成病人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嚴重地干擾正常生活和工作。
引起大便失禁的原因很多,既有器質性,也有功能性,不僅可由直腸肛門局部病變引起,也可由全身因素引起。大便失禁多見于經產婦,在生產過程中產傷所致的盆底組織嚴重裂傷,包括提肛肌和肛門括約肌的斷裂,嚴重者破裂可伸展到直腸壁,從而引起大便失禁,尤其是產鉗分娩、第一產程過長、高出生體重、胎兒枕后位等均為分娩后引起括約肌創傷的危險因子。外括約肌缺陷見于分娩時陰道Ⅲ度撕裂傷。
若對干的大便能隨意控制,但對稀的大便及氣體失去控制能力,稱為不完全性失禁或半失禁。凡肛門無論何種性能均不能閉嚴者,呈圓形張開,咳嗽、走路、下蹲、睡眠時常有糞便粘液外流,污染內褲,使肛門潮濕、瘙癢的稱為完全性失禁。
提醒如有上述癥狀及危險因素應及時就診,莫因羞于啟齒而延誤治療,多數便失禁是可治愈的,尤其是產傷引起的便失禁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通訊員 耿峰 文 孫貼靜
[編輯: 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