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貴峰
近期,河南查處多起從醫療設備試劑、耗材上非法獲利的醫療腐敗窩案。隨著藥品零差價實施,一些醫院和醫生變換手法,從試劑、耗材上攫取利益。其中,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檢驗科主任范澤旭,擁有財產2126.91萬元,房產8套,信陽市一些醫院的骨科幾乎全軍覆沒,科室每個醫生都參與受賄……(本報11月18日A21版報道) 盡管從直觀案情上看,河南一些地方醫療機的醫療腐敗窩案非常觸目驚心,但放在更廣闊的背景下審視又不得不承認,類似這樣的醫療腐敗窩案,又算不上什么稀罕事。比如,據2013年7月央視報道,漳州市直區縣73家醫院百分之百涉嫌醫療腐敗、收受醫療回扣,無一幸免。如此前中華醫學會公布的一項研究:“54%醫生表示曾有過接受藥品回扣的行為,39%曾接受醫藥公司資助”。
水中一條魚死了,是魚的問題;成批成批的魚死了,則很可能是水的問題。醫療領域之所以各種醫療腐敗窩案頻發,乃至動輒“全軍覆沒”,道理同樣如此。存在問題的顯然不止是醫務人員本身,更是他們置身的醫療體制機制之“水”。筆者認為,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雖然改革多年,但公立醫院的逐利化創收體制機制仍沒有根本改變——醫務人員收入實際上仍與創收直接掛鉤。
另一方面,目前作為我國醫療行業,事實上仍是一種公立醫院“獨大”、缺乏應有市場競爭的高度壟斷體制。不僅對下游患者構成賣方壟斷,也對上游醫藥企業構成買方壟斷。在這種壟斷體制下,不僅醫療機構之間無法通過自由競爭實現優勝劣汰,而且廣大患者也根本無從自由選擇價廉物美的醫療服務。
因此,要從根本上改變公立醫院腐敗窩案頻發的局面,不僅在于事后嚴懲腐敗醫務人員,更在于從源頭上澄清現行不合理的醫療體制,通過破除逐利體制、壟斷體制,加速公立醫院的改革進程。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