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晚,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左)、陳冬(右)乘專機從內蒙古抵達北京西郊機場。
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成功著陸,工作人員正在進行處置。
從太空返回并開花的擬南芥。
研究人員在檢查空間材料樣品。
18日13時59分,搭載著航天員景海鵬、陳冬的神舟十一號返回艙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安全著陸。飛行乘組兩名航天員身體狀況良好,安全出艙,并創下中國航天員太空飛行33天的最長紀錄。
飛船進入回收狀態前,擔負空中搜救任務的第一梯隊5架直升機、2架無人機和1架固定翼飛機提前升空,在理論著陸點附近空域等候。13時1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接收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返回指令,軌道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此后,返回艙啟動制動返回程序,開始返回地面。約30分鐘后,返回艙進入主著陸場區測控搜索范圍。13時59分,返回艙在穿越大氣層后,借助降落傘和反推動發動機逐步減速,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空中和地面搜救分隊第一時間到達著陸點,開展航天員救援和返回艙處置工作。
隨后,航天員景海鵬、陳冬經過檢查并確認身體狀況正常后,在搜救人員的協助下自主出艙,神舟十一號飛行乘組安全返回。景海鵬、陳冬,18日晚乘坐專機從內蒙古平安飛抵北京。據介紹,兩名航天員將進入醫學隔離期,進行全面的醫學檢查和健康評估,并安排休養。神舟十一號飛行乘組在太空駐留長達33天,其中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工作生活30天。期間,他們開展了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科學實驗,包括在軌維修在內的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等數十項工作。
■發布 我國首個貨運飛船 明年上半年發射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我國首個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將于2017年上半年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
王兆耀說,貨運飛船天舟一號是我國全新的飛行器,主要承擔為空間站運送消耗物品、推進劑、維修設備、維修器材和試驗載荷設備等任務,并且下行一些空間站廢棄物。目前,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正在總裝測試,計劃2017年上半年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隨后將與天宮二號進行交會對接,開展推進劑補加等試驗。另外,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選拔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總體方案,計劃在2017年正式啟動。
花絮:返回后的第一餐吃什么 據介紹,兩位航天員從返回艙到直升機,雖然只有100米的距離,但是兩人一直在跟大家招手,所以兩位航天員狀態還是挺好的。兩名航天員在飛機上吃到返回后的第一餐,據了解,工作人員準備的飯菜有小饅頭、花卷、米飯、蘑菇燉雞、白蘿卜燉羊肉、咸菜、醋溜土豆絲等等。
這次任務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飛行時間最長的紀錄,也為下一步中國航天員在空間實驗室和未來空間站長期駐留收集了數據、積累了經驗。飛行乘組指令長景海鵬完成了他的第三次太空飛行,成為中國載人航天史上迄今飛得時間最久、次數最多、高度最高的航天員。航天員陳冬,六年磨一劍,終于圓了飛天夢想,也成為中國第二批航天員隊伍中首次完成太空飛行任務的男航天員。截至目前,有11名航天員14次在太空留下了屬于中華民族的印記。
實驗:太空養蠶5只順利結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當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實驗達到預期效果。王兆耀介紹,這次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搭載了太空養蠶、水膜反應和雙擺實驗三個香港中學生太空搭載實驗方案設計比賽的獲獎作品。據介紹,太空養蠶實驗中,6只蠶寶寶中5只順利結繭;水膜反應實驗也順利生成了薄膜;雙擺實驗也完成了運動影像的攝制。
另外,楊利偉表示,景海鵬和陳冬這次在太空駐留時間長達33天,整個任務完成得非常好。他們都按照預先的計劃,完成了涉及科學、醫學、應用等方面的實(試)驗40多項。從結果來看,任務完成很圓滿。
■揭秘 未來中國空間站 外國航天員可駐留 楊利偉,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11月18日,他在內蒙古中部草原迎來了執行完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返回地球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兩位戰友。
預留國際合作機柜 對中國的空間站有什么暢想?楊利偉表示,國際空間站設計的退役時間是在2020年,但從目前看來,這個時間可能要推遲到2024年。如果它不繼續超期服役,那到時候我們的空間站可能成為太空中唯一的空間站了。
我國的空間站,是國家級的太空實驗平臺,同時也賦予了它國際合作的功能。載人航天走國際合作這條路線是大趨勢,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這些航天強國都是秉持這種理念。
我們在3個艙段里面預留了部分作為國際合作的機柜,屆時其他國家的航天員可以進入我們的空間站進行合作,也可以獨立在我們的空間站進行駐留。今后,我們可能會和國外的航天員進行聯合飛行,也可以為其他國家培養航天員,讓他們搭乘中國的飛船進入太空,在空間站的艙內、艙外開展合作實驗,實現資源共享。
飛行任務將常態化 楊利偉還表示: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有著承前啟后的意義。天宮二號是我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既處在實驗室階段——“三步走”戰略中第二步第二階段的后期,又處在空間站階段——“三步走”第三步的前期,所以說它具有承上啟下的意義。
神舟十一號乘組在天宮二號完成了30天的中期駐留,對我們完成中長期駐留任務的保證能力和對航天員執行長時間飛行任務的能力都是一個考驗。我們所做的工作,都是瞄準下一步更長時間的飛行來進行的。人類在太空飛行的最長時間是438天,我們的航天員在太空駐留的時間也會越來越長。
從長遠來看,以后的飛行任務都將常態化。按照計劃,天舟貨運飛船將在明年發射,于2022年前后建成由1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為基本構型的載人空間站。 本版圖文均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