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0日,臨沂男子劉先生遭遇車禍后,肇事方的車輛保險公司賠付了1萬元的醫藥費。10月29日凌晨,劉先生用于存取賠償金的銀行賬號在3分鐘內被盜刷三次,共損失錢款9969.75元。目前,當地公安機關已受理該案。
劉先生在病床上向記者展示銀行賬單流水。
10月19日,劉先生遭遇車禍受傷。次日,肇事車的車輛保險公司將1萬元醫療費轉入劉先生的一個民生銀行賬戶。10月29日凌晨,躺在病床上的劉先生收到三條來自民生銀行的短信,顯示他的賬號先后三次跨境轉賬,涉及金額共計9969.75元。銀行卡就在自己身上,劉先生還以為是詐騙短信。他趕緊撥打了銀行客服電話查詢,結果確認這些錢是真的被轉走了。他當即將這張銀行卡掛失。天亮后,劉先生委托親屬到銀行網點打印出賬戶流水,顯示錢是經過臺灣一個跨行交易服務機構轉出的。
10月31日,躺在病床上的劉先生回想,他的銀行卡在被盜刷前有過一次異常。10月25日,他曾委托哥哥去銀行取錢,到發卡行的自助取款機取款時,能正常操作,但取不出錢。劉先生哥哥去其他銀行的取款機,卻順利取出了錢。
“被盜刷的錢正好跟保險公司的賠償金差不多。”劉先生說,被盜刷時他的銀行卡里共有13000余元,他看到銀行短信并打電話凍結賬戶是在一個小時以后才完成。按理說,犯罪分子應該有時間把剩余的錢都轉走,為何對方只轉走了跟賠償金差不多的數目?劉先生懷疑對方知道他卡上剛匯進了這1萬元。
劉先生說,他的銀行卡開通了網銀,也在手機上進行過交易,但此前從沒出過問題。記者打開其手機發現,他的手機上安裝有多款殺毒、賬號保護類軟件,運行這些軟件后并未發現手機系統存在異常。
同時,劉先生也確定從未在別人的手機或電腦上登錄過自己的銀行賬號。犯罪分子是如何盜刷了他的賬戶,他至今沒想明白。劉先生家人到當地派出所辦案。
民生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劉先生是通過電話客服上報的賬戶異常,工單還沒有傳送到開戶行。等工單下來后,銀行會先確認盜刷情況的真實性,再按流程開展后續工作。
本報記者咨詢多位金融信息安全領域的人士后得知,劉先生的銀行賬戶被盜刷存在兩種可能:一是,劉先生在使用銀行卡時,卡片信息被人復制,支付密碼也被人掌握;二是,其賬號、身份證號、手機號等個人信息被他人掌握。犯罪分子利用這些信息,可以通過多種支付渠道轉賬。(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邱明 高祥 攝)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