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wǎng)10月25日消息 10月23日周日的早晨,冬天似乎加快了腳步,寒風(fēng)裹挾著細雨而來。5點左右的平度,天剛亮,陳守民早早起床,收拾妥當(dāng)后,5點50,他從家里開車出發(fā),接上朋友一起,原來,今天他要去市區(qū)的中心血站捐獻血小板。這樣的早晨,陳守民早已習(xí)以為常。每年,他都要去市中心血站捐獻10-12次單采血小板。
18年無償獻血65次 1998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正式頒布,當(dāng)時18歲的陳守民正在濰坊上大學(xué)。10月11日,愛心獻血車來到了陳守民所在的學(xué)校,聽了工作人員的講解,陳守民勇敢地嘗試了一下,就這樣成為新獻血法實施后濰坊第67個成功獻血的人。回到平度后,陳守民工作、結(jié)婚、生子,始終沒有把獻血的事情落下,幾乎每年都會至少參加一次無償獻血。
2010年12月21日,陳守民跟隨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第一次來到市中心血站捐獻了1個治療量的單采血小板,從那以后,他便開始了平度到市區(qū)往返兩百公里的血小板捐獻之路。
“我不覺得遠,早上6點出門,不到8點就到了,獻完直接趕回去,中午還能回家吃上熱飯,我媳婦和孩子都很支持我,我兒子還說等他成年了要跟我一起獻血呢。”陳守民開心地說道。
18年來,陳守民已經(jīng)無償獻血65次,累計捐獻全血6200毫升,血小板96個治療量,多次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兩次榮獲金獎。由于血小板14天就可以捐獻一次,幾乎每月都會來獻血的陳守民因此養(yǎng)成了許多好習(xí)慣。
“我以前特別愛吃肉,現(xiàn)在就會可以控制一下,很少吃油膩的東西,感覺身體也輕快了許多。現(xiàn)在晚上從來不熬夜,十點之前一定睡覺,早睡早起。”陳守民說他每次來獻血體檢都能合格,幾乎每次都是捐獻2個治療量的血小板。
母親意外患病 輸血5萬多毫升 2010年,母親突然被診斷患有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6年來,一直需要靠輸血來維持。陳守民回憶說,母親的治療已經(jīng)從每三個月輸一次血到了每個月就要輸一次血,每次去病房看望母親,總能看到許多跟她一樣需要輸血救治的病號,更讓他堅定了繼續(xù)獻血的信念。
“我一直覺得獻血是件積善行孝的事情,這么多年了,從來沒想到有一天自己的親人會靠輸血來維持生命,也沒有想到自己獻的血能夠幫助到母親。”據(jù)了解,作為親屬的母親已經(jīng)獲得了5萬多毫升的免費用血量,報銷血費6萬余元。
家人的支持一直是陳守民堅持獻血的重要源泉,如今已經(jīng)9歲的兒子也是“小大人”了,經(jīng)常跟著他一起參加無償獻血的志愿服務(wù)活動,還因此獲得了學(xué)校的表彰。陳守民說:“兒子現(xiàn)在正在上四年級,在做志愿者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鼓勵他多跟人交流,樹立信心,還可以讓他從小就培養(yǎng)起愛心奉獻的理念,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
感染身邊人 獻血傳大愛 2010年,陳守民加入了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現(xiàn)在是平度市熱血同緣救助志愿服務(wù)隊的一名志愿者,志愿者隊伍已經(jīng)有近500人了,他們有自己的QQ群,每次陳守民要來市中心血站獻血都會在群里喊一聲,約定好時間一起來。“我每次都是開車跟朋友一起來獻血,最少帶一個朋友,多的時候三四個朋友都會一起來,有時候還兩輛車。”陳守民說,幾乎每次都有新朋友加入進來,這讓他感到非常開心。
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妻子的一個同事劉女士,陳守民回憶說,劉女士跟妻子關(guān)系很好,經(jīng)常來家里做客,聽到陳守民講起自己的獻血經(jīng)歷,劉女士也非常想嘗試一下。但是因為身體不好,一直在吃藥,停藥一段時間后,劉女士提出來下次獻血帶她一起去。第一次來到市中心血站的時候,劉女士初檢時轉(zhuǎn)氨酶和血紅蛋白未達標,只能遺憾離開。回去后,陳守民叮囑她注意飲食和休息,多鍛煉,下次再試試。一個多月后,劉女士又跟著陳守民來到血站,這次終于初檢合格,成功捐獻了一個治療量的血小板。陳守民說道:“當(dāng)時她特別開心,從言談中你能感受到她的那種喜悅和幸福,我自己也覺得特別高興。”
如今的陳守民對血液方面的知識幾乎快成了半個專家,經(jīng)常給朋友、同學(xué)說起血液、血小板、紅細胞等方面的知識,已經(jīng)先后有30多個朋友在他的帶動下加入獻血隊伍。陳守民說,只要身體允許,他會一直獻到60歲。獻血是自愿的,他不期望所有人都能獻血,只希望通過自己的現(xiàn)身說法,能夠少些誤解,多一份愛的傳遞。
通訊員 任霄慧 文 孫貼靜
[編輯: 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