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期間,高密市以法治高密、平安高密建設為載體,強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不斷創新、提升社會治理方式、水平,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全面推進依法治市。先行試點綜合行政執法機構,整合組織職能,設立市綜合行政執法局,規范執法,提高公信力。加強基層政法力量建設,派出所新建12處,市檢察院派駐4個鎮級規范化檢察室全部建成。結合社 區實體化建設,市法院建立社區法官工作站(聯絡點),市檢察院建立社區檢察官聯絡點,市司法局建立社區司法行政工作站,并與社區綜治組織、警民聯調社區警務室集中辦公,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務。 開辦法律服務診所,推行“六診式”服務,為全市社區配備法律顧問162名,實現了“一社區一法律顧問”的目標。
深入推進平安高密建設。堅持嚴打方針不動搖,連續六年命案全破,2015年全市侵財性犯罪案件、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4%、7%,連續4年呈下降趨勢。大力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合理劃分基礎網格,進一步加強社區 居委會和社區事務監督機構建設。深入開展“六個不發生”、“無命案鎮街區、無刑事案件村居(社區)”主題創建活動,農村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8%,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不斷提升。
健全社會矛盾調解體系。加強綜治維穩組織體系建設,打造完善了四級綜治維穩體系,建立市、鎮、社區、村四級“大調解”協調工作組織1184個,形成了覆蓋每個自然人的群眾工作網絡。創新多元化糾紛調解機 制,強化各類調解組織、行政機關和仲裁機構的對接,對調解達成的協議,市法院及時進行司法確認,賦予強制執行力。建立快審通道,提高工作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全面開展訴調、公調、檢調、聯調等多調對接 ,實現了多方聯動、優勢聚合、條塊結合、合力維穩的全新格局。完善行業矛盾化解機制,在已建5處行業調解中心的基礎上,整合民政、教育等眾多單位力量,新建9處專業性調解中心。組建市綜合性行業調解中心 ,整合“148法律服務熱線”,統籌全市行業矛盾糾紛的調處工作。建立指導培訓機制,成立指導人民調解講師團,加強對非訴調解工作的指導。
社會治理是關乎百姓生命財產安全、社會健康有序發展的關鍵工作,創新社會治理更是筑牢社會安全之基的重中之重。五年來,我市平安建設取得突出成績,政法工作連續多年居濰坊市前列,我市先后被評 為“2011—2015年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先進縣(市、區)”、“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市法院被授予“全國模范法院”,市檢察院被評為全國檢察機關“科技強檢示范院”,市公安局被評為“全省 人民滿意政法單位”。 通訊員 薛俊明
[編輯: 單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