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青島10月20日電(記者張旭東、張辛欣、席敏)打開青島紅領集團的手機APP“魔幻工廠”,就可以開啟定制個性化西裝的“魔幻之旅”。在這里既能自己動手設計,也能根據提示,選擇不同的西裝面料以及后背、駁頭和下口袋樣式,西裝內部還可以繡上自己名字……
“同品質定制西裝,我們的價格僅是國外品牌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紅領集團董事長張代理說,“我們用工業化手段解決服裝定制效率和成本問題,這套服裝定制生產線整合數據驅動、3D打印、互聯網深度融合、全球化產業鏈協同和實時交易等于一體,產量每天可達1500套。”
融合互聯網是近年來中國增強工業競爭力重要手段。中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就提出,深化互聯網在制造領域的應用。互聯網工業已在中國東部濱海城市青島,形成“星星之火”,并大有燎原之勢。
坐落在這座城市的世界白色家電巨頭--海爾,也在利用互聯網探索大規模個性化定制。以空調為例,用戶就可以定制wifi、除甲醛等功能模塊以及十多種面板圖案。
此外,如果用戶有特殊需求,可以在海爾的定制平臺上發帖,與其他用戶共同創意和設計產品。以海爾天樽空調為例,它就是海爾在網絡上與用戶交互67萬次,針對消費者最痛恨的“空調病”而推出的產品。
海爾集團副總裁陳錄誠介紹,為支撐個性化定制,海爾進行互聯工廠的探索與轉型,已初步建立冰箱、空調、洗衣機和熱水器四大引領互聯工廠,實現40多條智能無人互聯生產線,實現700多個工序的自動化升級。
橡膠行業是青島的支柱產業之一,當地多個輪胎企業也試水互聯網工業。青島森麒麟輪胎有限公司自主建設的4。0工業工廠已經運行了一年多時間。年產500萬條半鋼子午線輪胎的生產線用工僅230多人,用工效率是傳統輪胎生產線4倍多,用地面積降低50%。
坐落在青島北部的德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精密軸類的“隱形冠軍”。在不斷接網、觸網10多年后,德盛機械應用先進的數控技術和信息化技術,于2013年組建完成了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發動機曲軸智能化生產線,2014年又建設了第二條智能化生產線。
“這條生產線主要制造德國寶馬曲軸、美國哈雷曲軸和國賓護衛隊專用車發動機曲軸等高端產品,為公司加速躋身世界一流軸類制造企業奠定了堅實基礎。”德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孫佩璋說。
日前,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在青島舉行,來自近十個國家和地區的約300位互聯網和制造業領域專家學者、企業家共同探討中國互聯網工業發展之路,并高度評價青島的互聯網工業發展。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指出,“中國制造+互聯網”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誰能善于把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這個大趨勢把握住,誰就能在新一輪發展中搶占先機。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李培根表示,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推動智能制造關鍵是企業要有擔當,否則很難做好。僅靠高校、研究機構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互聯網工業在青島形成“星星之火”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當地提早看到了互聯網工業風口。
去年,青島市在國內率先出臺互聯網工業發展行動方案,提出發揮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先導作用,推動青島制造向青島智造轉型升級,力爭到2020年培育5個全國領先、行業主導的互聯網工業平臺,打造50個智能工廠或互聯工廠,建設500條(個)自動化生產線或數字化車間。
青島市經信委主任項陽青說,互聯網工業有三個顯著特征:軟件定義的智能工廠,數據驅動的先進制造,平臺支撐的產業生態。青島市將繼續推行生產智能改造、產品智能升級、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打造互聯共享的產業生態。
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李群說,在互聯網工業大潮中,青島從政府、企業、社會“三維”推動,打造中國互聯網工業城市,為“中國制造2025”貢獻青島力量。
在家電、服裝等勞動密集型行業推行關鍵崗位機器換人,在石化、鋼鐵等行業推行自動化生產線改造,在汽車機車、船舶海工等行業建設數字化車間……青島的互聯網工業正奮楫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