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記者 徐軍
近日,市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青島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根據該《方案》,到2017年年底,青島基本建立分級診療服務體系,促進分級診療的醫保支付政策,預約轉診占公立醫院門診就診量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公立醫院原則上不再擴大規模。在醫保方面,將擴大按病種付費范圍,2017年按病種付費病種至少100個,總體上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降低到28%以下。
醫院不再靠賣藥增加收入 在此次城市公立醫院改革中,實施藥品零差率是備受關注的惠民措施。今年7月1日起,青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兩個渠推進醫藥分開,破除以藥補醫機制。
公立醫院因實施藥品零差率所減少的收入,該怎樣補償呢?《方案》提出,這部分損失將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補償80%,政府補償不低于10%,其余部分通過醫院加強核算、節約成本解決。對胸科醫院、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醫院等專科醫院,因取消藥品加成減少的收入,調價后仍無法平衡的,市、區(市)財政要按照醫院運行實際給予差異化補助。
在實施藥品零差率的同時,還將改革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理順醫療服務價格,做好與省現行價格的銜接。2016年,青島先行放開知名專家診察費等不少于130項醫療服務價格,由醫療機構自主定價,向社會公開公示。《方案》提出,將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2016年實現公立醫院門診、住院患者人均費用和醫療費用總量增幅下降,到2017年,城市公立醫院藥占比(不含中藥飲片、中藥制劑)總體降到30%以下,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有效減輕市民就醫負擔,總體上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降低到28%以下。
年內按病種收費不少于50個 根據該《方案》,青島將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實行醫療保險付費總額控制,加強基金預決算管理,建立以醫保服務績效考核為基礎,以總量控制付費方式為主,以病種付費、危重病大額醫療費補貼、次均費用付費、服務單元付費、人頭付費和項目付費等方式為補充的復合式支付方式,逐步減少按項目付費。
探討建立醫保支持的腫瘤日間診療中心、尿毒癥透析中心、日間手術中心等,減輕參保患者負擔。按照國家、省統一部署,逐步擴大按病種收費和付費的病種數量,2016年年底,二級以上公立醫院30%以上的出院病例實行按病種付費,按病種付費的病種不少于50個。2017年,按病種付費的病種不少于100個,全面實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以按人頭付費、服務單元付費等為輔的復合型付費方式。
提升醫保保障水平,職工和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分別達到90%和70%以上,逐步縮小與實際住院費用支付比例之間的差距,提高城鄉居民實際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對病程較長、住院費用較高、個人負擔可能增加的特殊病種,提高住院費用支付比例或項目定額標準,確保不增加患者個人負擔。在規范日間手術和中醫非藥物診療技術管理的基礎上,擴大納入醫保支付的日間手術和醫療機構中藥制劑、中藥熏蒸、針灸、治療性推拿等中醫非藥物診療技術范圍,鼓勵提供和使用適宜的中醫藥服務。
年底縣域內就診率達90% 構建分級診療服務模式,是此次醫改的重頭戲之一。《方案》提出,2016年年底,青島各區(市)要全面推進分級診療服務模式,擴大分級診療開展區域和病種數,以高血壓病、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慢性病、常見病為切入點,以醫聯體建設為載體,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服務模式,為市民提供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健康服務。
為保障分級診療的有效實施,醫改中將完善與分級診療相銜接的醫保支付方式,適時出臺即墨市、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等4市參保人市內雙向轉診管理辦法。增加公立醫院通過基層預約掛號和轉診服務的號源,對經基層和全科醫生預約或轉診的患者提供接診、檢查、住院“三優先”服務。到2016年年底,預約轉診占公立醫院門診量的比例達到20%以上,2017年達到30%以上,逐步減少三級醫院普通門診人次。到2016年年底,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左右。
加大醫保政策對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支持力度,完善不同病種、不同級別機構的差異化收費和醫保支付政策,適當拉開不同級別醫療機構的起付線和支付比例差距,對符合規定的轉診住院參保患者連續計算起付線,對未經轉診的參保患者適當降低醫保基金支付比例。
《方案》同時提出,在青島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總結全科醫生服務模式與執業方式改革試點經驗,制定簽約服務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全科醫生制度。推動落實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設立全科醫學科,鼓勵公立醫院專科醫師與基層全科醫生、護理人員組成工作團隊,對下轉慢性病和康復期患者進行管理和指導。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細化簽約服務內容和標準,規范簽約服務收費。
嚴控公立醫院規模 鼓勵向社區機構轉型 方案》提出將優化島城公立醫院規劃布局,制定全市區域衛生規劃、醫療機構設置規劃、人才隊伍規劃和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從嚴控制公立醫院總量、床位規模、建設或裝修標準和大型醫用設備配置數量,優先配備國產醫用設備。對超出規模標準的公立醫院,逐步壓縮床位,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的10%。原則上不再增加公立醫院的規模,探索對存量資源進行優化調整,并鼓勵部分城市二級公立醫院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老年護理或康復專科醫院。
同時,推進社會力量參與公立醫院改革,引導社會力量增加醫療服務資源供給,放寬市場準入、人才流動和大型儀器設備購置限制,鼓勵企業、慈善機構、基金會、商業保險機構等社會力量辦醫。優先支持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社會力量舉辦的醫療機構享受與公立醫院同等待遇,探索公立醫院多種運營模式,鼓勵公立醫院與社會力量合作舉辦醫療機構、組建醫聯體,在預約診療、雙向轉診、遠程醫療等方面加強合作。
在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方案》提出將擴大兒科、產科、精神科、全科等急需緊缺專業的培訓規模,采取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公立醫院兒科醫師轉崗培訓、增加全科醫師兒科專業技能培訓等措施,加強兒科醫師隊伍。為吸引更多醫療行業人才,此次改革還將創新完善人才評價體系與激勵政策,強化醫學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大醫院人才載體平臺建設。
探索試行公立醫院院長公開招聘 此次城市公立醫院改革的范圍為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包括省駐青公立醫院、療養院,市和區(市)政府舉辦的公立醫院(含已參與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醫院),部隊、高校、行業和國有企業舉辦的公立醫院,共57家。
此次醫改首先將推動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理順政府辦醫工作體制。政府作為行業監管者、部分機構出資人的職責和公立醫院自主運營管理權,市、區(市)分別組建由政府分,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以及其他利益相關方,組成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履行政府辦醫職能。
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每年與各公立醫院院長簽訂績效目標考核責任書,并對責任書執行情況實施動態監督,于次年第一季度完成上年度績效考核工作。考核結果向社會公開,并與醫院財政補助、醫保支付、工資總額以及院長薪酬、任免、獎懲等掛鉤。
同時,加強醫院信息公開,建立定期公示制度,公開財務狀況、績效考核、質量安全、價格和醫療費用等信息。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相關信息每年向社會公布。加大對違規支付、騙取和協助騙取醫療保險基金等問題的查處力度。
穩步推進公立醫院去行政化改革,市、區(市)衛生計生部門負責人不得兼任公立醫院領導職務,逐步取消公立醫院行政級別。完善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探索試行院長公開招聘,推進院長職業化、專業化建設。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