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成全世界免费高清观看,成全影视大全在线观看,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15歲少年網癮難絕"源" 網戒機構亂象叢生難解憂

2016-09-21 13:02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半島記者 葛欣鵬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與形形色色的電子產品捆綁得更加緊密。風靡網絡的“夢幻三國”、“英雄聯盟”等大型游戲在飛速地更新換代,電競行業發展勢頭正旺,游戲高手可以憑借超群的技術成為偶像或是網紅。

  “網癮”似乎也已過了風頭強勁的非常時期,那些躲藏在網絡世界中的孩子一度成為邊緣群體,再沒有人提起。然而,能將打游戲發展為專業的人寥寥無幾,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虛擬世界中登峰造極。

  將目光死死盯住手機的小屏幕或者在網絡游戲中重復打著怪獸的少年們,有的只是因為沉迷而無法脫離。

  沉迷網絡的少年

  15歲的小航前后共換了5所學校,仍然沒有能夠讀完初二。按小航媽媽的描述,自己的兒子就是一個惡魔,“天天泡網吧還學會了抽煙喝酒,偷錢、砸電視、不理人,我甚至怕晚上睡覺的時候他拿刀殺了我。”

  小航的網癮從前年開始嚴重起來。雖然在很久之前家里就有了電腦,他在網上的經歷卻僅限于QQ聊天和一些小型單機游戲。那時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擁有一臺智能手機,因為“班里其他同學都有”。

  這并不稀奇。8月3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1億,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僅通過手機上網的網民占比達到24.5%。這其中,大部分為青少年群體,甚至小學生的手機持有率也在不斷攀升。

  升入初中后,按照之前與母親的約定,小航終于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機——iPhone6 Plus,這款剛上市不久、價格不菲的智能手機花去了小航母親近一個月的薪水,她告訴小航“要用咱就用最好的,努力學習就算是回報了”。

  然而一切都沒有向期待的方向發展,有了手機的小航似乎眼光再也沒有從屏幕上離開過,網絡游戲、電子小說都是他的最愛。由于嚴重影響了學習,小航的手機被老師沒收,從此他開始轉戰網吧,母親的苦口婆心和轉學計劃都沒有讓情況好轉。

  與小航不同,21歲的黃猛如今已經是一名大二的學生。出生于家境富裕的家庭,說起網絡游戲,他有些自豪地稱自己是老前輩了,“猛哥這個名字可不是隨便得來的”。

  黃猛讀高二時,世界電子競技大賽還在風靡,憑借電競完成了自身超越的中國電競第一人、WCG雙冠王李曉峰是萬千網友的偶像。事實證明,電子競技現在仍是一門大生意,它在全球有8500萬發燒友,其中4000萬在中國,頂尖選手的年收入高達三千萬。直播行業中,憑借高超游戲技能領戰的網絡主播輕松成為備受擁戴的網紅。

  也就在那一年,黃猛對網絡游戲從熱愛變成了上癮,一直持續至今。“那個時候是任何道理都聽不進去的,即使睡覺都在想著如何升級、如何突破”,他記得自己在網絡世界中漸漸變得冷漠無情,“母親在我面前哭,我一點感覺都沒有,這個世界仿佛跟我都沒有什么關系了”。

  《2015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報告》顯示,中國青少年網民規模達到2.87億,占中國青少年人口總數的85.3%,平均每周上網周期為26小時,對網絡游戲的使用率高達66.5%,網吧上網比例占24.2%。

  早在幾年前,就有報道稱,青少年網民中的13.2%上網成癮,年齡主要分布在小學六年級到大學一年級。

  事實證明,不僅是在中國,網癮早就成為一項世界性難題。在德國,有70萬少年沉迷于網絡,德國青少年直接或間接因網絡原因走上犯罪道路的,約占青少年罪犯的50%。調查顯示,美國有網癮的人占網民人數的10%到12%。在韓國,目前大約有240萬未成年人面臨網癮危險,其中約25萬人已表現出明顯的網癮傾向。

  網癮少年家庭之殤

  沉迷于網絡的小航和黃猛漸漸與現實脫節,帶給他們家庭的,則是比網癮更沉重的現實生活中的絕望和壓力。

  作為單親媽媽,小航母親一直盡力給孩子優越的生活,這個有著強烈自尊心又有些自卑的女性希望用充盈的物質條件填補少得可憐的陪伴,更不能讓別人看低自己。

  “他從小任性些,可還是很聽話的,小時候還會幫我燒熱水”,小航沉迷網絡后,每次摔完東西或大吵完,她總逼迫自己回憶之前孩子好的時候的樣子,“家里已經折騰得不成樣子了,不給自己點念想真活不下去了”。

  她帶著小航搬了5次家,一方面想幫助兒子遠離那些“傳染源”,另一方面想盡辦法隱藏家里的一切,“他未來的人生還長著呢,大家知道了他現在的樣子以后會怎么看他?”

  壓力無法忍受時,她就逛貼吧和QQ群,在同病相憐的家庭那里尋找安慰、交流方法,在這個互不相識的地方她才能感覺到安全。

  黃猛到了大學依然沒有戒除網癮。高考前夕,為了提高文化課成績,父親為這個學畫畫的兒子報了月學費一萬元的補習班,“可我經常逃課去網吧,一次正在打排位,感覺身后有人,回頭一看是我爸,理都沒理他繼續打游戲”。

  氣急了的父親拽住了黃猛的衣領把他往外拖,“我巋然不動,告訴身旁的小伙伴幫我打一把,等他接手了我才離開,牛吧?”

  高中那段經歷讓他只考上一所專科學校,父親曾想幫他花錢買進本科學校被黃猛拒絕。“他們覺得丟人唄,從小就喜歡拿我跟其他同事的小孩比,我做得再好他們也不會滿意”,拒絕父親好意的黃猛有種報復的快感,他承認這是種病態,“好像越讓家人沒面子我感覺越快樂!”

  某家庭教育支持機構在采訪中告訴記者,近三年來他們接訪的三萬多個家庭里,99%的學生家長家庭教育都有嚴重的問題,主要集中在隔代撫養、父親教育缺失、打罵或說教教育為主,家庭氛圍不好、對孩子要求過高等。

  現在的黃猛有點為當初的行為后悔,他發現那些同齡人出國的出國、曬旅游曬美食,似乎過得比自己開心,自己的記憶力和智力好像越來越差。他希望戒掉網癮,可每次在空虛中又躲回到那個虛擬的世界中去,因為只有在那里他才是猛哥、是王者、是萬眾敬仰的對象。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小航、黃猛為化名)

  爭議 網癮到底是不是病?

  小航的媽媽曾經想盡各種辦法帶孩子去看過醫生,診斷結果不盡相同,有的說小航患有多動癥,還有醫生告訴他這是網絡成癮綜合征,必須接受治療。

  QQ群里的很多父母都在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精神出了問題,否則怎會如此性情大變甚至頑劣成性?北京軍區總醫院網絡成癮治療中心主任陶然曾在媒體采訪中指出,網癮和毒癮一樣,都屬于臨床疾病。在他的描述中,無論是物質成癮還是精神成癮都是通過作用于大腦,大腦的某個區域一旦受物質或者圖畫的長期刺激就會產生腦內與情緒有關的神經遞質的失衡。

  所以,這些網癮的孩子一旦玩起游戲會有產生一種放不下手的快感,此時分別有叫做多巴胺和5-羥色胺的物質在他們體內游走,產生異常興奮和愉快的感覺,然而兩種物質一旦耗竭,沮喪的感覺就會隨之而來,因此他們不得不通過持續不斷的上網刺激讓大腦保持愉悅感。

  為此,2008年11月,陶然主持制訂了《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首次將網絡成癮納入精神病范疇,確定了網絡成癮的“6小時”標準,并根據9條診斷標準,區分其嚴重程度屬于網迷、網絡成癮癥以及網絡成癮綜合征的哪一種。

  然而這個診斷標準并未通過國務院審批成為全國通用標準,2009年,衛生部在對《未成年人健康上網指導》征求意見時,否定了將“網癮”作為臨床診斷的精神病,認為目前“網絡成癮”定義不確切,不應以此界定不當使用網絡對身體健康和社會功能的損害。同時,衛生部提出了新的概念,認為“網絡成癮”只是網絡使用不當。

  國際上關于“網癮”的爭議也從未停息,其醫學定義一直未有公認。2007年,美國醫學會開展了一次激烈的辯論,幾乎要被戴上“精神疾病”帽子的“網癮”又被精神專家們拿掉了。隨后,美國醫學會也拒絕向美國精神病學會推薦把“網癮”列為正式的精神疾病。

  就連全球最先提出網絡成癮診斷標準的美國心理學家金伯利·楊,也認為網癮不是一種獨立的精神疾病,而是已知的“沖動控制障礙征”在網絡使用者身上的體現。

  “就像電視和空調病一樣,只是長期接觸從而造成了心理上習慣性的依賴,可以歸為心理問題但絕不能稱之為一種病”。

  隨后,記者咨詢了青島某精神心理醫院的專家,他表示“確實有8%左右的網癮少年存在精神疾病”。但他們的精神疾病不是因為玩網絡游戲而得的精神疾病,而是存在遺傳或在成長過程中有太多的創傷,導致有精神疾病,但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不能很好面對現實社會,在學習和生活中困難重重,也會沉迷于網絡游戲中。

  黃猛根本不認同網癮是精神疾病,在這個21歲大男孩的空間里始終留著那么一句話:哪里有網癮,只是很孤獨罷了,就像世界末日,只能在網絡的廢墟中尋找幸存者。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網絡 網癮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

  1. <strong id="eai4v"><strong id="eai4v"></strong></strong>
    <strong id="eai4v"></strong>

    <bdo id="eai4v"></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陟县| 关岭| 龙门县| 托克逊县| 宁陵县| 同江市| 徐州市| 上栗县| 深水埗区| 惠东县| 江达县| 文昌市| 定南县| 乐都县| 安图县| 永川市| 鲁甸县| 内江市| 民权县| 临安市| 开原市| 光山县| 云林县| 萨嘎县| 沂水县| 封丘县| 本溪市| 宜兰县| 政和县| 克拉玛依市| 北辰区| 屯昌县| 台湾省| 泰和县| 淮阳县| 广饶县| 桐乡市| 齐河县| 洪泽县| 灵丘县| 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