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何勇
李克強總理9月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以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更大程度利企便民。李克強要求:“各級政府官員都要‘用好手機’,設計好‘互聯網+’的渠道,不斷提高處理政務信息、感知群眾冷暖和應變社會輿情的能力。”(9月15日《北京青年報》) 在移動互聯時代,各級政府部門比較重視“互聯網+政務服務”,紛紛投入巨資,開通了官方網站、政務微博、政務微信公眾號,有的還建起了政務APP。應當說,眼下確實有不少業務可以直接在網上辦理,減輕了居民辦事的麻煩和負擔。不過,很多業務只能在網絡上預約,還得去現場核實,這就導致政府政務網站的服務功能大打折扣,有的政務網站甚至淪為僵尸網站。
造成這種尷尬局面的根源,在于政府各部門之間沒有實現大數據和信息的共享與交換。長期以來,政府部門信息化系統建設基本上各自為政、分散建設,直接造成政府部門內部的許多應用系統之間互不兼容,數據條塊分割,信息孤島林立,嚴重浪費數據信息資源,導致居民辦理業務不得不重復提交證明、信息等。從這個角度說,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必須立法先行,建立政府數據整合、交換和共享機制,建起覆蓋政府各個部門的大數據平臺,所有政府系統一律遷入這個平臺,從而打通各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打破“信息孤島”。
“互聯網+政務服務”本質是服務群眾、方便群眾,而群眾最關心的是身邊發生的、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各級政府不僅要重視宏觀經濟等“大事”,也絲毫不能忽視群眾關心的“小事”。政府不能把自己關在“玻璃缸”里面,凡是與政府工作相關的“網上輿情”,相關部門都應在第一時間及時回應,這不僅是“為人民服務”的本質要求,也是必須應盡的職責所在。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