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丘市黃河鎮上的大張小學, 這里僅有兩個年級4個學生, 52歲的教師王盈身兼數職, 既是校長、 班主任, 又是保姆。 懷揣著對家鄉的眷戀, 20歲的她毅然選擇回鄉教書, 從此再沒離開講臺; 32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學生, 她仍堅守在這所灘區小學。
文/片 本報記者 支倩倩
不少同事都走了她仍選擇堅守 大張小學位于章丘市黃河鎮最東北角的黃河灘上,距離章丘市區得有兩個小時的車程。
學校是一個四合院, 有五六間房, 院子就是操場。 雖然被翻修過, 但還是遮掩不住時間的痕跡?!艾F在全校就剩4個娃了, 其中一年級2個, 二年級2個。 ”今年52歲的王盈說, 去年學校調來一位語文老師, 倆人輪流上課。 今年開學兩個年級僅剩四個孩子。
別看現在這所學校里只剩下四名學生, 三十多年前, 王盈上班時, 這所學校可是周邊的一所 “名?!?。 1985年, 王盈成為了大張小學的一名老師, 當時的學校還是所完全小學, 周邊八個村莊的孩子都來此就讀, 學生最多的時候能達到200多人。 2000年后, 由于村里人陸續往外遷, 生源慢慢減少。 到了2009年, 大張小學變成了教學點, 僅剩一年級和二年級, 但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 這個偏僻的教學點一直沒有被取消, 和王盈曾經共事過的同事也相繼調往條件好的學校任教。 2014年大張小學的學生數量下滑到了個位數, 去年更是僅剩6個學生。
王盈也有多次調到條件好的學校去的機會, 但是她都放棄了, 選擇了留守。 “這是我的母校, 我在這里土生土長, 舍不得離開。 ”王盈說, 年輕的老師都不愿意來, 再沒人留下來, 孩子們就要到距離家三四公里遠的嬌恩小學上學。
一個人當三人使數學美術體育她都教 村里年輕人很少, 孩子主要是爺爺奶奶帶著。 老人每天起得早, 經常6點多就下地干活, 孩子們也就早早來到學校, 王盈每天7點就到校把門打開。
孩子們還小, 掃地、 擦黑板等事情都得老師來做, 王盈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衛生, 為孩子們盡量創造一個干凈的學習環境。 學校、 路上、 家里, 三點一線的生活, 并沒有讓王盈覺得生活枯燥。 “有孩子們陪伴, 有老鄉們支持, 感覺過得還是挺充實的。 ”
常天、 趙雨萱、 常樹風、 楊夢莉, 雖然只給這四名學生上課,但王盈一天卻是無比忙碌的, 孩子年齡小, 有兩個還是留守兒童, 王盈既當老師, 又當保姆。 從早上8:00到下午4:30, 一天七節課, 上午四節, 下午三節。 兩個年級的多門課程排得滿滿當當, 王盈老師除了數學, 還有美術、 體育等課程。 去年來的趙樹芹老師今年已經53歲, 主要負責兩個年級的語文和地方課程。 “學校雖然只有四個孩子, 我們兩位老師會盡最大努力, 開全課程, 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 讓他們學到更多的知識。 ”王盈告訴記者王盈告訴記者, 四個孩子平日都是由爺爺奶奶照顧和接送上下學, 家庭條件比較清貧,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讓孩子們走出灘區, 看看外邊精彩的世界。
教過父親又教兒子她曾經教過兩代人 32年的堅守, 王盈迎來送往了近千名學生, 有許多人走出了灘區, 有多人考上大學。
在這間學校里, 她曾經教過兩代人。 “我孫子在這里上一年級 , 把 孩 子 放 在 這 里 我 很 放心 ,王 老 師 是 位 很 負 責 的 老師, 她在這里工作了30多年, 鄉里鄉親都很清楚她的為人。 ”大張小學一年級學生常天的奶奶告訴記者, 自己的兒子也是王老師的學生, 可以說周圍幾個村莊都認識王老師。
當記者提起家人, 王盈的眼睛里泛起了淚花。 “孩子在自己的學校里上完一二年級后, 從三年級開始, 就跟著我對象和我媽去城里上學。 從那以 后 , 平 均 一 個 月 見 一 次 孩子 。 ”王 盈 告 訴 記 者 , 孩 子 從小由老母親照顧, 自己有一次去城里看孩子, 孩子都不理自己, 有時想一想覺得很愧疚,覺得對不起家人。
雖然對家人有所虧欠, 王盈對學生的付出還是換來了成績。 多年來, 王盈的教學成績一 直 名 列 前茅, 2 0 1 5 年黃河鎮期末考試, 學校數學成績排名第二。 她曾多次被評為鄉鎮優秀教師。 2013年被評為市級優秀教師, 所帶的班級在2014年、 2016年兩次被評為濟南市優秀班集體。
[編輯: 張珍珍]